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源于中德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层面对于经典典籍翻译的肯定和重视,意在探讨《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的跨文化翻译方法及策略。本论文以篇章语言学、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跨文化研究理论为基础,通过自建《论语》汉德双语平行语料库,借助ParaConc软件对《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进行系统的跨文化研究,分析卫礼贤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性对其译者身份的影响,探讨其翻译方法和策略,尤其重点研究对于"仁""道"等典型华夏文化概念的处理。本论文由引言、理论基础、《论语》及平行语料库描述、实证分析两章、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论文结构。在这一部分,笔者也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1)在《论语》的翻译过程中,卫礼贤跨越中德文化边界向德语读者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翻译行为?如何分析卫礼贤在其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角色?借助平行语料库的技术手段是否可以发现卫礼贤作为译者所具有的特殊跨文化性?(2)鉴于古汉语与德语间巨大的语言差距,应如何结合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分析卫礼贤翻译过程中基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采取的翻译措施?(3)中国文化特有概念"仁""义""礼""德""孝(悌)" "忠" "道""君子"等在卫礼贤译本中如何被翻译和阐释?借助平行语料库的技术手段如何更客观的对上述翻译进行分析?为什么同一个概念往往有几种不同译法?理论基础部分融合篇章语用学相关理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及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搭建了本研究主要的理论框架。这一部分以篇章语言学中动态篇章观为前提,功能翻译理论分别介绍Reiβ与篇章类型、Vermeer与目的论和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跨文化研究方面理论主要阐述跨文化性、边界、视角、移情和高低语境等几个重要的跨文化研究概念,并与翻译理论进一步结合并加以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论语》、德语译本以及自建《论语》汉德平行语料库的介绍。第四、五部分是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通过构建的理论框架对《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的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笔者结合理论部分所构建框架对卫礼贤的《论语》德语译本翻译的跨文化性和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此外笔者借助ParaConc软件在《论语》汉德双语平行语料库中对需要分析的华夏文化概念词汇进行检索,生成包含这些词汇的中德文平行篇章,具体分析选定词汇的翻译策略及与其他译本翻译的比较。第六、七、八部分是论文的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跨文化性在卫礼贤翻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德文化的重合之处是两种文化共性所在,是跨文化翻译发生和进行的基础。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翻译行为和过程在此重合基础之上进行。卫礼贤在跨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其自身的文化边界模糊不定,他所处的第三空间边界被扩大,他跨越第三空间的边界实则将源语篇章与目的语篇章紧密相连:在译者理解源语篇章时他需要突破两种文化的重合部分,移情于源语篇章作者的时代、篇章背景等各种因素透彻理解源语篇章,目的语篇章的生产过程中他也会从其文化所属出发,移情目的语德语读者们的文化背景产生适应他们的目的语篇章,以期达到阅读交际功能。当然,这一个翻译的第三空间是译者翻译的特属空间,在跨文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这一空间其边界呈现动态性与重建性的特征,由于译者往返于两种文化也使得两种文化在目的语篇章中呈现出一种文化的耦合、即跨文化性。此外,本论文中笔者也借助ParaConc软件证实了关于卫礼贤音译部分受青岛地区方言影响的论点。(2)高语境的孤立语汉语在翻译成低语境的屈折语德语时,除了语言形式的差别之外,更要考虑两种文化各自读者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卫礼贤的文献型目的语篇章在追求最大程度反映源语篇章的句式之外,也不得不将源语中的高语境因素在低语境的德语目的语篇章中显化,尤其以添加句法成分的手段最频繁。本研究从添加句法成分和主语省略入手做了深入探讨。(3)中国华夏文化特有概念"仁""义""礼""德""孝(悌)" "忠" "道""君子"的翻译问题:对于这些概念,即使汉语源语篇章文化中历来的注本解读里也没有明确的概念或者定义,在德文的翻译中更无法找出一个能够完全展示源文概念含义的词语。笔者借助ParaConc软件对卫礼贤的译本进行搜索提取,发现卫礼贤对于上述概念的处理,基本固定于一个基本的翻译词汇("道""礼"除外)。多数情况下,特定文化概念的词语第一次出现或者其主要内涵出现时,译者在目的语篇章脚注中标明汉语注音,并将这一概念结合德语读者熟悉的概念,如基督教、古希腊哲学等作出解释。卫礼贤对于大部分的目的语篇章均采取了符合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意义的两种译法,其目的则是为了在华夏文化与德意志文化之间构建交流可能性。综上所述,本论文的学术贡献以及创新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本论文尝试借助篇章语言学和功能翻译理论,重点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性,结合高低语境和移情概念,从不同视角对跨文化翻译进行深入探讨。这给《论语》汉德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本论文尝试运用平行语料库对《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借助ParaConc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搜索提取分析。鉴于目前国内德语界主要集中在单语语料库的研究,本研究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在汉德翻译领域属开拓性研究。(3)国内对《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论文是目前中国国内德语界关于《论语》卫礼贤德语译本从跨文化角度用中文撰写的最详尽细致的研究之一,其中华夏文化特色概念的翻译分析对于翻译推广民族文化可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