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各界关注。其中,农村留守老人更是因子女外出务工而面临着家庭代际关系变化并影响其养老意愿选择,也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提出新挑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作为维系家庭功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重要的基础,尤其是传统“反哺式”的代际关系已经有所松动。因此,从家庭代际关系角度分析其对留守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可更好地了解该群体的养老需求,对实现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换理论、利他主义理论、责任内化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015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委服务流出地监测专题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三个层面的变量,首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和养老意愿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分析,然后研究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基于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意愿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给的钱数越多,留守老人选择政府/社会养老的可能性越低,自我/配偶养老和子女亲属养老的意愿更强烈,若住院自费主要来源于自己或配偶,老人越倾向自我/配偶养老;二是在生活照料方面,子女能否及时照顾显著影响留守老人选择子女亲属养老,若有帮子女干农活,老人选择子女亲属养老的可能性增加,住院期间主要照料者和是否帮子女看孩子两个变量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三是在精神慰藉方面,若老人会与子女交流心事,则老人对子女亲属养老的偏好程度更高,与子女联系的频率对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结合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和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就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加强家庭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进农村医养结合以及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