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脏移植手术已经开展近50年,很多晚期心脏衰竭患者得以生存,但心脏移植受者在术后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受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受到关注。近10年来,中国的心脏移植手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心脏移植手术在我国开展相对较晚,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内容较少。目的:调查我国心脏移植术后存活受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便抽样。在2012年1月至3月,对226名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受者,通过面对面和邮寄函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受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问卷由五部分组成,包括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36, SF-36)、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心脏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现状,以及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探索影响心脏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1、226名心脏移植受者平均年龄44.43±13.30岁,男性占81.9%;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2、心脏移植受者的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1.294-0.67,大多数受者术后无抑郁,抑郁程度为中、重度的受者仅占调查者的9%左右;通过统计分析,也未显示出一般人口学和临床相关资料不同的受者间抑郁状态的不同。3、心脏移植受者焦虑状态得分为32.66±10.88,焦虑特质得分为32.00±9.64,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年龄不同的受者焦虑状态得分不同(P<0.05)。年龄、医疗费用支出方式不同的受者焦虑特质得分不同(P<0.05)。4、心脏移植受者社会支持总分的得分为39.20±7.45,主观支持得分为22.13+4.41,客观支持得分为9.90±3.39,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19±2.19;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出方式、术后生存时间和是否再就业不同的受者间社会支持得分不同。5、心脏移植受者在SF-36的测试结果中,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得分为291.44±74.86,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得分为282.12±74.59。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焦虑状态得分、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再就业是影响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P<0.05),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R2=0.330,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R2=0.423。结论:226名心脏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抑郁、焦虑状态得分、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再就业是影响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