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教育责任都是由家庭承担。但随着经济发展下家庭结构的变革,普遍学龄儿童家庭对托管服务的迫切需求,国家与政府对学龄儿童托管服务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服务开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课后托管服务与市场上盈利组织托管服务的不足。因此,从福利视角探究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中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具有提升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服务整体成效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提供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如政府福利责任主体性不足、福利服务资金不充足、服务偏重于补缺性福利等。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儿童福利思想、儿童教育福利思想、儿童课后托管福利理论为指导,同时汲取这些理论的有益成分,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两个社会组织参与的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对个案中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作用及其福利化特征、以及社会组织发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作用的保障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当前社会组织在提供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福利中存在的困境。最后从福利视角下,对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明确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国家福利性;扩大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资金支持;创设社会组织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良好环境;建立托管服务的社会化评估与监督机制;健全社会组织课后托管服务的自律机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围绕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同时对学龄儿童课后托管、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福利的内涵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理论依据,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儿童福利思想、儿童教育福利思想、儿童课后托管福利理论为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的个案调查为本文的现实依据,选取江苏省的两个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进行个案研究。第四、五部分对个案中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作用及其福利化特征、以及社会组织发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作用的保障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六、七部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深入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发展困境,从而尝试从福利视角提出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