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存在必然关联,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是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示。新常态经济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口文化素质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途径,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要求。而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活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设施漏缺,教育水平落后造成人口文化素质较低。落后的人口文化素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程度,有针对性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是我国欠发达省份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口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以贵州省1990年-2015年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析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对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人口文化素质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影响彼此之间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方法研究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协调统一度,并提出促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层面均得到提高,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主要位于以贵阳为中心的核心区,其他边远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2)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基本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教师数量的多寡对经济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大专以上人口比重,再次是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影响较小。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经济发展对文化素质的定量研究中,文盲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变量被剔除,教师数与大专以上人口比重影响明显;以人口文化素质作为回归因变量时,非农产业占比和人均GDP对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作用明显,其他指标变量均未进入回归方程。(3)贵州省1990年-2015年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严重失调到高度协调的过程,2000年主要是轻度失调类型,2010年主要是中度协调类型。从空间层面看,高度协调类型区主要位于贵阳周围核心区,其它边远地区协调等级较低。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作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最突出的地表变化,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地针对全球变化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利用遥感技术,结合GIS与GPS,对不同时相的遥
城市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的聚落形式,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摇篮。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休假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人们的节假日增多,用于旅游和休闲上面的时间和消费也在逐年增长。休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和地表水、地下水等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每年都会带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区内农户的很多生计活动受到限制。退牧还草工程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的生计活动(主要为放牧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区域稳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