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氯盐传输及基于可靠度的寿命预测

来源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氯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是暴露于海洋和除冰盐环境的混凝土结构产生性能劣化甚至过早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对实际工程的寿命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常常要承受不同形式的荷载,而现有的基于氯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往往并没有考虑荷载状态对氯离子侵入过程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应力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氯盐传输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应力和氯盐侵蚀协同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可靠度模型,并进行了工程验证。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实际服役条件下受荷混凝土中的氯盐传输,研发了一套能够提供均匀、稳定、无偏心的轴向拉、压荷载的加载装置,采用循环氯盐溶液和流速控制装置实现了氯离子向受荷混凝土中的单向扩散试验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拉应力、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盐传输性能测试设备与方法。2.利用研发的装置与方法,研究了应力和氯盐侵蚀协同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过程。压应力作用下,随着应力比的增大,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拉应力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长期的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混凝土暴露龄期的增加,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时间呈幂函数减小趋势。3.针对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过程所涉及的材料和环境变量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考虑外部荷载(轴向拉应力、轴向压应力)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和环境氯离子浓度)的氯盐传输概率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氯盐侵蚀单因素和应力-氯盐侵蚀双因素作用,可以用来模拟氯盐环境下服役混凝土中的氯盐传输过程。4.以混凝土中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达到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作为性能极限状态,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的应力与氯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模型。在分析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和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模型中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其中,重点分析了与实际工程服役条件相符的钢筋锈蚀临界氯离子浓度取值,通过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得出导致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5.结合建立的基于可靠度的寿命预测模型,对港珠澳大桥CB04标段关键混凝土构件进行了应力条件下的氯离子扩散试验及寿命预测可靠度评估。通过计算,浪溅区受压承台混凝土结构服役120年后的可靠度指标为1.615,受拉承台后浇孔混凝土结构服役120后的可靠度指标为1.385;水位变动区受压承台混凝土服役120年后的可靠度指标为1.85,受拉承台后浇孔混凝土服役120年的可靠度指标为1.614;即服役120年后,混凝土结构可靠度指标均大于设计值1.3。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通关藤提取物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MTDH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1)MTT法检测通关藤提取物对
<正>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丁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破产法将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联合渴络欣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252例DN患者均分为联合组、海昆肾喜组和渴络欣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联
国内管理学界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都对精细化管理这一新的理念和思想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竞相提出自己对精细化管理的观点。随着全球经济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载体的变化,人们不断寻找着更快、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数字图书与数字阅读终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挑战着以纸质图书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形式。
<正> (八)结胸证 1.辨结胸、藏结与痞证原文:问日: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日: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日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日: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
<正>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以"工业4.0"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革命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亟需国家战略支撑"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顺应
一战时期,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外交都是由私的,非正义的。中国作为中立国参战是被日美两国拉下水的。日美对中国的态度虽然不同,但实质上都在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外交上
<正>今年6月,李长春同志在浙江视察时指出,"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难点在农村,弱点在基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标志,就是看基层、看农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