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RTK技术条件下,本文以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二十里柳子风蚀观测场为研究区域,以观测场周边沙丘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研、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试验沙丘,使用界桩圈定研究区域,并架设风力治沙措施-导流板,定量探究沙丘的形态特征,对沙丘运移特征,以及使用导流板进行风力治沙对沙丘形态特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未来该区域沙漠治理及地质地貌研究提供可以借鉴技术方法和手段。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RTK技术,利用差分GPS数据,通过空间差值生成DEM,可以有效地提取沙丘地形因子和形态参数,从而实现风沙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化研究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2)研究区内沙丘形态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沙丘高度5.30-7.19m,宽度54.02-60.76m,长度 35.26-65.73m,体积 5374.25-9376.23m3,坡度主要分布在5°-35°之间,可达到沙丘的自然休止角。金字塔沙丘东侧和南侧坡度较陡,与西北风为主风向的地貌特征保持一致。(3)导流板具有汇风集能、增加沙丘的风力侵蚀强度、疏导沙丘、改变沙丘形态的能力。在沙丘主风向方向架设导流板后,沙丘体积减小了 7.3%,表面积减少了 5.8%,沙丘高度降低了 0.35m。在架设导流板部位出现了风蚀坑,产生了新的沙脊线。(4)导流板具有降低风速、阻碍风沙流运动、堆积沙物质的能力。在沙丘背风侧架设导流板后,导流板阻挡了来自主风向方向的风沙流,沙物质被导流板阻挡后逐渐堆积在沙丘东南面。(5)沙丘的移动速度受到沙丘自身的高度、风力大小、沙物质等因素控制,导流板可以干预沙丘的移动速度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