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BCLC C期肝细胞癌治疗模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BCLC C期肝细胞癌不同治疗模式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01-2012.12在我院首诊111例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TACE组(n=29)、TACE+索拉非尼组(n=20)、TACE+消融组(n=21)、手术+TACE组(n=24)、手术+TACE+消融组(n=17)。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法检验。运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单纯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6月,1、2、3年生存率为64.7%、22.7%、0%;TACE+索拉非尼组:中位生存期为12月,1、2、3年生存率为46.8%、23.2%、8.8%;TACE+消融组:中位生存期>36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4%、46.4%;手术+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21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73.7%、59.0%。手术+TACE+消融组:中位生存期>19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94.1%、80.9%。将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示:手术+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较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和手术+TACE组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ACE+消融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ACE+消融组总生存期较单纯TACE组、TACE+索拉非尼组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手术+TACE组和手术+TACE+消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TACE组总生存期较TACE+索拉非尼组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ACE+消融组、单纯TACE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TACE组总生存期与TACE+索拉非尼相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8)、肿瘤大体分型(P=0.041)、肝外转移(P=0.010)、肿瘤最大直径(P=0.008)、治疗模式(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肝外转移、治疗模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最大径、肝外转移、治疗模式是影响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可手术切除的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手术+TACE+消融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不能手术切除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TACE+消融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TACE+索拉非尼治疗未能显著延长BCLC C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