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A县税务部门为例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04年推进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金保工程正式立项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会保障被纳入总体部署当中。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事关意义重大,对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个人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对加快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背景下,为理顺机构职责,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1)。2019年1月1日起税务部门正式开始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部门成为社会保险费唯一的法定征管部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费征收效率是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缴费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尽管国家自上而下对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进行明确,有利于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信息数据优势和征收管理优势,但在基层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社会保险费征缴职责划分不清、统一征收能力不能完全实现、部门之间协作能力薄弱、税务部门征管效能较低、信息系统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本文立足于税制改革背景下,侧重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看待和研究基层税务部门征管社会保险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A县税务部门为例,以社会保险费征管实践为切入点,总结A县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管主要实践和具体措施,继而对A县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管成效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与基层税务工作人员访谈、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明确A县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管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围绕征缴主体、征缴主体因素两个维度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社会保险费法律制度改革落后、对社会保险费认识不足、社会保险费征管机制不健全、信息系统建设理念落后等4个方面剖析影响社会保险费征管效能的原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完备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征管职责与完善协同机制、加大“非接触式”渠道征缴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管效能,促使社会保险费最终能够实现与税费“同征同管”,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优势,提升征管效能,为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基金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晚明曲学的兴起,以沈璟为创,以王骥德为大成,而沈王二人,一属吴地,一属越地,王氏的崛起,其实标志着晚明曲学最终越地的胜出。目前对王骥德的相关研究已涉及到“创作成就”、“南曲声律论”、“本色当行论”等诸多方面,关于越地曲家与曲学的研究也有展开,然而,越地何以胜出,王氏何以兴起,与整个晚明文学思潮的兴变之间关联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以“王骥德曲学思想专题研究”为题,有意从“乐学与诗(曲)学”这一
学位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于民族地区文化多元、生态保护优先、资源禀赋等实际特色和优势,探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遵循党组织领导、协同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论逻辑,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创新基层社会协同联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体系,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队伍结构,进而持续提升基层社
期刊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纪检监察监管对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公众对纪检监察的期望值和依耐性日益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重拳反腐的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绩效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这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因为该工作的特殊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压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如何有效改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压力状况,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工
学位
陈映真是台湾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坚定的左翼统派作家,他毕生的创作都在密切关注岛内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始终从两岸统一的高度着力塑造台湾人民的祖国认同。本文聚焦作家最后一篇小说《忠孝公园》,将其放置于陈映真创作与思想的脉络,以及台湾社会变迁的语境进行文本细读,既比较作家前后期小说的风格变化,更试图从人物、情节入手分析岛内不同阶层遭遇的不同困境,理解作家为了台湾民众摆脱困境、达至精神
学位
《三家巷》是一部需要被重读的作品。它被奉为革命经典,却素来鲜见深入的研究;它早已成为广东文化的代表,却少有人从“广州书写”的角度对其进行读解。作者对于城市空间的细致刻画往往被看作是对广州社会风俗的描写,只作为文本间的点缀,而并无叙事功能;小说人物之间的浪漫爱情一度是评论者们讨论的焦点,但其作为城市爱情的特质却一直被“革命+恋爱”的阐释模式所遮蔽;而对于城市革命史的叙述,因作者所采用的侧面书写的手法
学位
报纸
新时期中国,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现代派”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并逐渐影响中国文坛的发展面貌。在以往的研究中,西方“现代派”往往被视为一个客观的概念,并以这个概念为标准,将之与中国作家的“现代派”创作进行对比。在这种研究框架之下,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派”之间已暗含等级差距,即前者是正宗的,而后者是拙劣的模仿物。但回到历史现场,西方“现代派”在新时期中国的语境中,实则是一个建构的概念。无论是
学位
本论文以陈映真“白色恐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赵南栋》为基点,反思台湾主流政治叙述中对“白色恐怖”之恶空洞的抨击,将之重新历史化。在台湾时下最为常见的“转型正义”话语中,对“白色恐怖”的认知多流于针对隶属“民族国家”的暴力均质化的指认,而流于“空洞之恶”的陷阱,在普世的意味上谴责政治迫害之不义,以看似去政治化的表述触碰“白色恐怖”的历史,只能让反省只停留在表层;“去政治化”恰恰是高度政治化的过程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以书写文革伤痕为主题的三类“伤痕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以历史化的方式呈现新时期的“伤痕书写”多样性并试图用“文学史”的视角去厘清“伤痕文学”这一概念的生产机制以及这一话语的压抑机制。以史料爬梳、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追溯“暴露文学”的三次争论作为理解“伤痕文学”的文学史前史,探究作为新时期“伤痕书写”的主流—“伤痕文学”这一新命名在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阶段如何
学位
作为基本医保制度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的医疗保险基金,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但受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欺诈骗保问题普发频发,基金监管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在医保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健全监管制度,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成为了医保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的首要任务。很多学者对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也因此撰写了很多观点不同的文章著作,但他们的研究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