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于菌斑生物膜入侵牙周组织,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免疫炎症反应,随病程进展,软硬组织遭到破坏,早期表现为牙周软组织炎症和牙槽骨吸收,晚期则出现牙齿松动脱落。据报道美国成年人牙周炎患病率达到47%,在我国,成年人牙周炎患病率高达80%以上,很明显,牙周炎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牙齿缺失不但影响口腔健康,也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牙周炎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老年痴呆、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等都存在很大相关性,尤其是糖尿病,目前已经确定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因此研究炎症导致的牙槽骨吸收机制,抑制炎性牙槽骨吸收、加强骨改建、促进骨再生对人类的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年,微小RNA对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调控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不但在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在骨改建方面,国内外多项实验结果表明miR-34a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应答,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进而减少骨吸收,另外,miR-34a可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基于miR-34a可促进多种类型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但因本身带有负电荷、亲水性、易降解性而限制其向宿主细胞膜的穿透。本实验拟运用N-Ac-L-Leu修饰的PEI衍生物(N-Ac-L-Leu-PEI)作为miR-34a新型传递介质,构建靶向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的N-Ac-L-Leu-PEI/miR-34a纳米复合物,探究N-Ac-L-Leu-PEI搭载的miR-34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方面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基因治疗牙槽骨吸收奠定一定实验基础。方法:不同质量比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与BMSCs共孵育,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细胞内复合物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得到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对于BMSCs细胞内最佳转染质量比;以最佳质量比N-Ac-L-Leu-PEI/miR-34a刺激BMSCs,利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ALP)测定细胞内ALP活力,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成骨标志性RUNX2、SP7、ColⅠ的mRNA表达。结果:质量比4:1的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对BMSCs增殖较其他实验组影响较弱前提下,细胞内转染效率相对高。同时,该质量比复合物可促进BMSCs细胞内碱性磷酸酶释放。尽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该复合物对成骨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不一致,但同N-Ac-L-Leu-PEI组相比较,质量比4:1的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均可上调成骨标志性基因RUNX2、SP7、ColⅠ的mRNA表达。结论:1.在对BMSCs细胞增殖影响相对较弱前提下,N-Ac-L-Leu-PEI与miR-34a最佳转染质量比为4:1。2.N-Ac-L-Leu-PEI可作为miR-34a有效载体,协助mi R-34a发挥促进BMSCs成骨向分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