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肝脏3.0T磁共振弹性成像研究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正常肝脏的应用和可重复性,以及肝脏弹性值与年龄、性别、BMI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9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11名;年龄范围20~71岁,平均40.8±14.3岁;BMI范围19.5~28.7 kg/m2,平均22.4±2.6 kg/m2)于当天空腹状态下行两次MRE(苏州创铂股份有限公司,Philips Ingenia 3.0T MRI)检查,两次扫描间隔至少5分钟,扫描参数(频率60Hz,振幅50%)及层面相同。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得相应肝脏弹性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次扫描及两名观察者所得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统计学分析肝脏弹性值与年龄、BM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按年龄、性别、BMI分组,评价不同年龄组、BMI及性别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名观察者在每个时间点的ICC分别为0.907及0.886,两个时间点每名观察者的ICC分别为0.708、0.789,均在0.7以上。所有志愿者两次检查平均弹性值分别是2.86±0.30k Pa、2.84±0.31k Pa。两次肝脏弹性值与年龄、BMI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150、0.213;P=0.149、0.150)。两次检查不同性别、年龄及BMI组间肝脏弹性值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503、0.736;P=0.138、0.128;P=0.121、0.305)。结论MRE是一项可用于评估肝脏硬度的定量技术,正常成人弹性值不受年龄、性别及BMI的影响。第二部分:MRE与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对照研究目的比较MRE与超声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扩散加权成像(Duffsion-weight imaging,DWI)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名慢性乙肝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3.0 T磁共振弹性成像(苏州创铂股份有限公司)及扩散加权成像(Philips Ingenia 3.0T MRI),MRE采用60Hz频率,振幅50%,DWI b值取800s/mm2。由2名观察者独立勾画MRE弹性图及ADC图感兴趣区分别测得肝脏弹性值及ADC值。按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标准进行肝脏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分组:轻度/无肝纤维化(F0-1)、显著肝纤维化(F2-3)及肝硬化(F4),分别评价三组间MRE弹性值及ADC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MRE及DWI诊断显著肝脏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能力。结果两名观察者所测MRE弹性值及ADC值的ICC分别为0.963(95%CI:0.913~0.984)、0.910(95%CI:0.791~0.961),均在0.9以上,一致性好。轻度/无肝纤维化、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三组间MRE弹性值差异具有显著性(F=61.690,P<0.001),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两两之间也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三组间肝脏ADC值也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F=1.074,P=0.360)。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MRE诊断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效果好,均在0.9以上;而DWI诊断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效果均在0.7以下。结论MRE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方面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优于D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