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制动捕获是火星环绕探测的关键动作,如何耗费更低的推进剂且能够安全、快速地实现捕获是未来大型火星探测任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气动捕获充分利用了火星大气的减速作用,降低了推进剂需求,缩短了飞行时间,有望顺利解决上述难题。高效、精确、鲁棒性强的制导算法是实施气动捕获的关键。本文以未来的火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火星等任务为背景,面向工程应用需求,深入研究了基于升力控制、连续阻力控制和离散阻力控制三种不同类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动捕获是火星环绕探测的关键动作,如何耗费更低的推进剂且能够安全、快速地实现捕获是未来大型火星探测任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气动捕获充分利用了火星大气的减速作用,降低了推进剂需求,缩短了飞行时间,有望顺利解决上述难题。高效、精确、鲁棒性强的制导算法是实施气动捕获的关键。本文以未来的火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火星等任务为背景,面向工程应用需求,深入研究了基于升力控制、连续阻力控制和离散阻力控制三种不同类型探测器的气动捕获制导策略,提出了相应的解析预测制导算法,并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研究中通过适当的假设与近似,建立了三自由度质点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探测器在气动捕获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和解析制导算法推导。为了充分体现大气密度变化对气动捕获制导算法的影响,根据实测数据统计特征,构造了时变大气密度误差模型。通过分析升力和阻力控制模式的控制变量和捕获走廊特征,掌握了气动捕获的运动模态和飞行特性。在基于升力控制的气动捕获制导算法研究中,将气动捕获过程划分为初始进入、平衡滑翔和飞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运动特征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制导策略:在初始进入段,控制饱和现象严重,控制变量保持常值;在平衡滑翔段,通过反馈控制维持平衡滑翔状态;在飞出段,维持固定的高度变化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切换速度对制导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速度阈值自适应切换方法,将飞行路径角过零作为切换点,实现高动态条件下的鲁棒制导与控制。在基于连续阻力控制的气动捕获制导算法研究中,分析了连续阻力控制模式下探测器基本运动特征,发现了飞行路径角与飞行速度之间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利用分段线性函数近似逼近的方法,建立了飞行路径角与飞行速度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实现了末端飞出状态的解析预测,解决了连续阻力控制模式下的解析预测制导问题。通过与数值预测制导、阻力跟踪制导等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基于离散阻力控制的气动捕获制导算法研究中,通过状态变换与近似假设,将动力学方程变换成经典的Yaroshevskii’s方程,利用Poincare-Lindstedt方法求解,得到了常值弹道系数情况下的零阶、一阶和二阶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推导形成了分段离散弹道系数的解析形式,并提出了分段可变弹道系数的解析预测制导律。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状态变量不可测或测量精度差的问题,借鉴火星着陆器自适应开伞算法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仅依靠阻力测量数据的预测制导方法。通过蒙特卡洛仿真离线确定固定时刻阻力加速度与速度增量的对应关系,在线根据阻力加速度实测值进行切换时刻的动态调整,具有硬件设施简单、计算负担小等优点。
其他文献
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学结构和垂直方向的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优异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质,在光电子半导体器件、柔性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光电催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第V主族单质二维材料,包括黑磷烯、砷烯、锑烯和铋烯,由于其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控的带隙,近年来引起了科研人员极大的注意。然而,除了黑磷烯外,第V主族的单质二维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对于实验合成和实际光电学性质的探索仍然不足。
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是地质历史中的一段重要变革期,这段时期见证了罗迪尼亚大陆最终的解体并伴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聚合,同时也见证了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然而,寒武纪的真极移假说尚存在很大争议。导致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的古地磁数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且年代约束较差,而反对者认为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的真实性取决于古地磁数据的选取。检验真极移
树木结构的建模不仅增强了三维场景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科学管理森林植被的有效方法。传统树木建模方法缺少描述树木枝干几何结构的详细信息,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点云包含了各点间的相对位置、局部拓扑结构和整体几何形状等空间信息,为重建精确的树木结构提供了详细信息。目前树木建模研究缺乏关注重建树木结构的精细程度和几何精度,算法通用性差,容易产
灾害通常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灾害虚拟地理环境可直观展现灾害区域当前、过去和未来情况,可为灾害应急相关的各类人员提供直观的信息支持与决策分析功能,这对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各种潜在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灾害虚拟地理环境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面对灾害应急响应时仍存在移动性不足、沉浸感弱、缺少场景协同可视化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撑空间异地分布的不同用户更快、更好地感知与认知灾害环境。针对上述问题
青藏高原草地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出现多种退化斑块,氮素是影响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发展的关键因子。改变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氮含量是探索退化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机制的有效途径。氮添加在改变高寒退化草地土壤环境的同时,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高寒退化草地脆弱性高、敏感性高、稳定性低、环境条件恶劣,退化和氮添加对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驱动机制极为复杂。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物种丧失的加剧,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探讨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是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围绕森林生态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温带次生林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刺激响应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医疗器械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众多的生物医用材料中,天然多糖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安全性等优点备受关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GLP)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传统医疗中通常被直接用作药物或参与辅助治疗。
目前,传统动态搅拌技术存在对沼气工程产气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既难以解决好高浓度、高固含率、高有机负荷率的多种混合物料稳定发酵,又难以实现低能耗投入、高产气率、短发酵周期的生产要求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多相流原理与传统的动态搅拌技术,设计建造了直径为0.3 m,总高度为1.35 m的流态化搅拌厌氧发酵反应器(FMAD),反应器在结构上分为流化床水室、发酵空间与沼气空间,以实现沼液循环流化厌氧发酵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