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治疗消渴不寐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有消渴不寐的22例患者给予中药复方治疗,疗程为2周。不寐的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症状量表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评价药物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与治疗前PSQI评分情况: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治疗后(9.7±4.0)分,治疗前(12.8±2.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情况:入睡困难、晨起困倦、惊悸易醒、多梦易醒、萎靡倦怠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治疗后(4.2±1.8)分,治疗前(7.0±2.2)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3.治疗后PSQI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77.3%,其中临床治愈2例,有效11例,显效4例,无效5例;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1.8%,其中临床治愈1例,有效13例,显效4例,无效4例;失眠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1.8%,其中临床痊愈2例,有效11例,显效5例,无效4例。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有效的提高消渴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