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联系,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能动的存在方式,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比较、相互转化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现代科学日益精细的分工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愈加深刻地揭示着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性质。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其本质和规律性。随着系统方法在科学中日益广泛地应用,对关系这一范畴的研究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等学科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以人为主线,以平衡协调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思路,着重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部分:关系的概述。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关系的论述,明确了联系不等于关系,是比关系更广泛的哲学范畴;关系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联系,是人的社会存在形式,它只有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会产生。其次分析了关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特点,提出了以人为主线研究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通过对关系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类型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关系、理顺关系、运用关系的目的。 第二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分通过对人、自然内涵的界定,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系统的联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伦理化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第三部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部分通过对人、社会内涵的界定,指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的互动史就是人与社会由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必须遵循生存原则、需要原则、利益原则和发展原则:从需要和发展的维度来构建人与社会关系的模式,从而达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四部分:人与人的关系。这部分探讨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文章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概念、形成发展、分类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的论述,反思了人与人关系的发展历程,得出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状态是由人的实践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从而得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理想的人际关系模式。 总之,关系是一个巨型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自然、社会、人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就能健康、和谐、协调地发展,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