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例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导航,是教学实践的意义所在。教学价值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与“学”互动过程的动态展现,是从教学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的获得感和生长感进行关注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和成长感需要通过提高语文素养来有所体现。而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并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提出了多维度的要求。长久以来语文课因其特有的人文性和朦胧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的规律和方法似乎不像其他学科那么“有迹可循”,当然这也正是语文独有的美感和灵感所在。但是当我们观摩到一堂好课,当我们聆听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时,却可以发现在余音绕梁之余我们亦能从中获得有关教学价值生成的一些借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叙事散文。但当下对于散文阅读教学而言,尤其是叙事散文,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教学价值缺位,部分老师在解读和设计散文阅读时缺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建设。因此,笔者以《背影》为例对叙事性散文教学价值的生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本文以比较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传统意义上的课例比较研究是选取数个课例从横向维度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既能对课堂的整体架构进行纵览,又能捕捉到课堂上涌起的细微涟漪。通过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能够从最鲜活最生动的课堂呈现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共性或个性的特点和价值。本文在传统课例比较的基础上,选取了不同时代的六篇课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双维度比较研究,在时代的序幕下探寻语文教学价值生成的有效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围绕着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方面对叙事散文的教学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宏观层面上对语文教学价值进行研究;第二章对《背影》一文的教学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聚焦《背影》这篇有代表性意义的课文,探寻文本中潜在的教学价值;第三章选取了上世纪的三篇课例,从教学价值生成的视角对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课例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梳理,能够发现教学价值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四章,对21世纪三位当代名师的课例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提炼出三位名师在《背影》课例中的教学价值的共通之处及个性所在;第五章,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所获得的语文教学价值生成的启示,从课堂主体及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总结,对语文教学价值生成的路径进行探索与建议。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课程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正> 在30年代的甲骨研究中,学者们在一块牛胛骨上发现刻有四方神名与风名的卜辞:“东方曰析,凤曰。南方曰,凤曰。西方曰夷,凤曰彝。口口口宛,凤曰”。(京520)。后来,在前中
<正>当代书法展览是书风形成、迁变最集中的外在标志,尤其是行草书的创作,人数众多,形式多变,特别明显地代表了书法家的审美心理,从中探讨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发现书法家在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尤其需要把每一个基层党组
报纸
<正>写下“灾难经济学”这么一个题目,不是要写一本教科书,而是想就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灾难性事件及其后果做一点经济学的分析。灾难是多种多样的,而对灾难的经济分析也可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
<正>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过程中,课程设置确定之后,新教材的编写就是关键问题了。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所指出的:“编写出几套
1998年6月,日本的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精神,文部省于1998年11月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本
<正>铁路行车安全是不分国籍的,国外铁路一直都在用高科技为行车安全打造铠甲。国外的安全监控系统和设备向系统化、综合化发展。铁路行车的科技装备不断进步车载化探测装置
要使孕妇顺利渡过妊娠期,必须对高危人群开展筛检工作,以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通过采取非药物与药物治疗措施严格控制血糖,通过监测妊娠晚期胎儿,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降低母儿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