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叙事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月痕》是清代魏秀仁所作的一部长篇狭邪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全书布局巧妙,语言典雅优美,造境哀艳凄婉,是清代狭邪小说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本课题在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以下四个层面对《花月痕》的叙事特征进行了研究:一、《花月痕》诗化的叙事语言。《花月痕》采取了“文人白话”进行写作,叙事语言韵散结合,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作者对叙事散语的出色驾驭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抒情性描写和对庭院风景的诗意刻画两个方面。而叙事韵语的运用更见功力,小说中穿插的大量诗词不仅增添了文本的审美意蕴,更对情节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二、《花月痕》的叙事意象及其意义。本章主要分析了《花月痕》叙事意象中具有鲜明特点和深层内蕴的四种,即梦意象、泪意象、病意象和青楼意象。这四种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蕴,它们在表达作者写作情感的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了《花月痕》的叙事进程。三、《花月痕》的叙事情节结构与叙事风格。《花月痕》采取了虚实相生、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这一结构也使得其具有了某种复调小说的特性。这种双线结构统一于作者对“情”的书写,友情和爱情架构起了小说的两条叙事脉络。全文呈现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形成了“哀感顽艳”的叙事风格。四、从叙事看《花月痕》的文学史地位。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来看,《花月痕》叙事主要承袭了《红楼梦》和才子佳人小说的部分叙事模式。《花月痕》对《红楼梦》叙事手段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分层叙事结构,正反对比叙事手法,“仙人下凡”和“还泪”叙事模式,以梦境、签文、判词等手段进行预叙。《花月痕》的男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是妓女和嫖客,但事实上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才子佳人特征,他们的遭遇不过是“才子落难,佳人蒙尘”。同时,《花月痕》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有明显的继承性改写。《花月痕》曾在晚清乃至民国的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鸳鸯蝴蝶派”作家、徐枕亚、郁达夫、张恨水、郭沫若等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花月痕》创作的影响。课题结合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批评方法与理论,试图将《花月痕》的叙事特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分析研究,力求考察《花月痕》独特的叙事艺术,进而把握其叙事方法在小说史上继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也成为摆在土木工程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许昌学
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开放和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曾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精神资源的基督教文化开始重新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出于对个人精神价值归属的追求,也出
健康的心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而中职生群体中自卑、厌学、叛逆、缺失责任感等心理问题日趋突出,给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更高、更艰巨的挑战。因此,关注现代中
针对水处理混凝投药过程的工艺特点,介绍了两种人工智能方法:对基于多项水质参数的混凝投药系统,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混凝剂的优化投加控制,对于基于透光率脉动检测
关于“复仇”,在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里有这样一句话:“意欲复仇并付诸实施,意味着得了一场转瞬即逝的热病;意欲复仇却没有力量和勇气来付诸实施,则意味着得了一场慢性病,
“南北合套”作为南北曲合流的产物,在早期南戏中就已经有了雏形,又在实际的唱演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在昆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也使南北曲的结合取得了成功而完美的结果。
利用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将已设计成型的燃气轮机压气机动叶片进行受力分析,将叶片所承受的气动力,离心力和叶片根部的固定力全部耦合在叶片上.然后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转折期。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人道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五四”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关系,与“十七年”、“文
近年来,大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技术实践和理论进步,国内许多高校都增添了视频课的选修课程。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视频课存在的问题,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广大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来自民间,又传播于民间。谚语,特别是风土谚语,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表达了民众的内心情感,凝结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