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叠导入系的创建及其产量相关QTL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产量作为主要的育种目标性状,直接受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有效分蘖数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并且为精细定位甚至分离克隆这些基因和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主要利用SSR标记),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到籼稻品种珍汕97(Zhenshan97B)的遗传背景中,每一导入系只含有一个外源的导入片段且通过这些导入片段的相互“重叠”覆盖粳稻全基因组,构建“重叠”导入系。利用重叠导入系来评价粳稻等位基因
其他文献
稻瘟病是一种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培育抗稻瘟病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保护环境的防治方法。随着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进展以及
近年来,随着许多抗性基因(R基因)的克隆,对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对植物抗性的研究。然而与R基因控制的植物抗性研究相比,对植物非寄主抗性分子基础的认识还比较滞后。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物产生抗性,对少数病原物感病,是最主要的抗病类型,它不是由植物单个专化性抗病基因控制的,不易随着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而丧失,具有稳定持久抗性的特点,因此在农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
土壤种子库在植被的发生、演替、更新和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干旱荒漠区土壤种子库特别是埋藏在土壤中的休眠种子,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植被重建
本试验于2004~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进行,选用生长发育特性和品质性状有一定差异的2个棉花品种:鲁棉研18号(L18)和中棉所41号(ZH41),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定3个施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