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重用的H.264预测补偿模块VLSI设计与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及处理器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观赏高质量多媒体的需求迅速提升,视频以其直观,真实,感染力强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多媒体领域新的应用需求热点。H.264视频标准以其极高的压缩率成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获得高压缩率的代价是极高的运算量,对编码器及解码器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H.264视频解码器设计为背景,探索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H.264视频解码器预测模块的架构,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时复用硬件资源的H.264预测模块,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下,极大的减少了帧内预测模块的面积,从而降低了视频解码器的功耗和成本。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支持H.264并行解码的混合流水线。解码器采用宏块级流水线进行H.264任务分割,并将帧内预测的模式预测任务和帧间预测的运动向量预测任务安排到第一级流水线上,以平衡各流水级间的负载。在第二级流水线,将预测,反量化反变换,重建任务以1×4为单位并行计算,节省了并行解码所需的临时同步资源。帧间补偿以4×4为单位安排两级流水线,提高了帧间补偿的吞吐量,达到与帧内预测吞吐量相近的水平。在解码器采用宏块级为单位的流水线前提下,帧间4×4子宏块根据各种宏块分割类型进行重排序解码,实现了8×8分割块间的参考像素共享,减少了内存访问次数,并提高了流水线效率,降低了功耗。2、分时复用硬件资源。在以宏块级为单位的解码流水线基础上,分时复用帧内解码模块的存储单元和帧间解码模块的存储单元,帧内解码模块的运算单元和帧间解码模块的运算单元,使帧内预测单元的面积大幅度下降,达到了运算负载和硬件开销成正比的目的。
其他文献
静电放电(ESD)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会破坏和干扰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系统的损伤。为了研究电子设备、电路和器件抗ESD电磁干扰和损伤的机理,进而寻求切实有效的ESD电磁防护措施,本文在介绍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初始电荷积累对ESD辐射电磁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屏蔽体表面情况的ESD电磁辐射效应模型。最后,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了编程,计算、仿真并分析了ESD电流注
天线是任何无线电系统必不可少的组件,电子通信系统不断地微型化方向发展,使得对天线的小型化、多频段和宽频带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型平面天线由于结构紧凑、剖面低、容易制造
作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古诗词教学,特别是中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困绕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对此,论文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因其具有激活和趋化嗜中性粒细胞而作为趋化因子被发现.IL-8属于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在中国胃癌的发展率与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质谱仪的研究正朝着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所研究的矩形离子阱(RIT)和静电离子束阱(EIBT)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制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全新的小型化质量分析器,矩形离子阱以简易的结构充分发挥了线性离子阱二维射频存储的优越性,大大地提高了离子存储容量和存储效率,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大的质量分析范围和更好的分辨率。本文根据实际矩形离子阱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矩形离子阱的
硒,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是生命组成的必要元素。近年来,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以及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兴趣;同时中尺寸三维结构的硒微米管,虽然
该研究着眼于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的体外分化、体内移植和细胞粘连分子L1的体外转 染,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同时 ,为NSCs和L1分子协同作 用的研究
神经诱导(Neural induction)是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一个阶段,伴随着原肠运动起始于胚胎7.0天左右。表观遗传修饰对于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命运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
碧桃、寿星桃、紫叶桃等是常见的蔷薇科观赏植物,花色鲜艳丰富,花型多姿,一直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是一种能在小区、公园、街道等随处可以看到的美丽植物。但近年来
为研究MVZ中神经元至中央杏仁核(Ce)投射通路与神经免疫调节的关系,以及大鼠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免疫应激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免疫调节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均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