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夹脊穴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所致,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皮损消退后疼痛仍持续存在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美国神经病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将皮损消退后疼痛超过3个月以上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近一份国内的专家共识提出疼痛持续1个月及以上即可定义为PHN。PHN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是HZ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其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十几年,甚至有长达终身的患者。PHN发生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 7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中发生PHN的几率高达75%。患者由于持续性疼痛而出现严重的身体、职业、社会和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包括药物依赖、睡眠障碍、绝望、抑郁甚至自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家庭医疗成本增加和社会生产力显著降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HN的治疗进行相关研究,药物疗法、神经阻滞、针灸等作为目前PHN的主要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但是PHN治疗周期长,医疗负担重,是带状疱疹相关疾病中医疗花费最高的并发症。而如何有效治疗PHN依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有效治愈PHN,只能缓解疼痛及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HN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一些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于降低PHN发病率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在中医学描述中,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肝脾湿热不清、气滞血瘀不化,脉络不通、湿毒郁于皮肤所致。穴位注射的原理是通过调节气血运动来祛风、清热、祛湿。中医穴位如华佗夹脊穴等,已用于治疗PHN。丹参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镇痛的作用。然而,丹参华佗夹脊穴注射是否具有预防PHN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评价早期夹脊穴注射丹参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择 105名 50岁以上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Acupuncture group, n=35 ),在疱疹皮损及疼痛区域相应夹脊穴穴位针灸治疗;B组(Blank control group, n=35),在疱疹皮损及疼痛区域相应夹脊穴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治疗;PI组(Point injection group, n=35),在疱疹皮损及疼痛区域相应夹脊穴穴位注射丹参治疗。穴位注射方法:选取患侧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通常选择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即背部后正中线棘突旁开0.5寸,局部消毒后,用7号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直至针尖抵达椎板(深度约3~4cm),此时患者觉酸、麻、胀感,回抽无血后注入生理盐水或者药物。药物采用丹参注射液4mL用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每点注射3 mL。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共3周,并随访至180天。3组患者常规口服伐昔洛韦片300mg,1次/天,共7天;加巴喷丁第一天300mg起,第二天600mg,至第三天起每天900mg,根据患者缓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渐增量至1800mg/d,分3次服用,当VAS≤3时,每天减少300mg并维持到下一次随访;必要时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50~100mg/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 14, 28,90和180天的VAS评分以及每周口服药物的总量。记录90天和180天后PHN的发生率(DN4表)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90天及180天外周血中β-EP的水平。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共入选105名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在治疗开始后的180天内,共11例患者(A组3例,B组4例,PI组4例)失访,故最终入选 94例患者。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 P>0.05)。
  2、VAS评分:3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PI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值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P<0.01),而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PHN发病率:90天时PI组出现PHN的发病率是6.45%,明显少于A组的18.75%以及B组的19.35%(P<0.05);180天时PI组出现PHN的发病率是3.23%,低于A组的15.63%以及B组的16.13%(P<0.05)。
  4、每周口服药物总量:3组患者从治疗第4周开始每周口服加巴喷丁和曲马多缓释片剂量有明显差异,PI组低于A组和B组(P<0.05)。
  5、生活质量评价(SF-36指数):在治疗后90天和180天,这些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其改善幅度PI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
  6、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β-EP含量:治疗后90天和180天患者血浆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 PI组血浆β-EP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01)。
  7、不良反应:3组均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头晕、嗜睡、恶心症状的患者多于治疗组。通过调整口服药物剂量后,患者症状改善,无需进一步处理。
  结论:
  1、研究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丹参注射液夹脊穴注射是相对安全治疗方。
  2、早期丹参注射液夹脊穴注射可迅速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缩短病程,降低PHN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加巴喷丁或者曲马多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因此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关于健康信息素养定义,按照问卷编制程序,编制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健康信息素养问卷,并进行测量学评价,为科学、准确地测评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提供可靠的测评工具,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健康信息素养:脑卒中专病问卷》的初步构建  通过文献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当前国内外健康信息素养测评工
学位
学位
期刊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病率高达5.5%~9.7%。许多的临床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是围手术期脑卒中最主要的分型,而与手术麻醉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则被公认为围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大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缺血区的神经元由于氧气和能量缺乏导致不可
感染,特别是严重感染,依然是临床危重病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关键和困难之处。控制不佳的严重感染会诱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由各种感染、多发伤、严重创伤、大剂量输血等情况诱发,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发病。肺内感染以及肺外组织感染均可诱发ARDS。多数ARDS患者起病突然,病程进展迅速,危及生命健康。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阳性菌
噪声性耳聋是最常见的耳聋类型之一,是由于暴露于有害噪声,引起的以内耳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既往研究显示多种病理机制参与噪声性耳聋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发现耳蜗炎症反应可能是噪声性耳聋的又一个重要致病机制,为治疗噪声性耳聋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本研究围绕噪声暴露后引起耳蜗炎症反应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关注噪声是如何引起耳蜗炎症反应,也就是耳蜗炎症反应的起始阶段。既往研究发现,一般组织炎症反应的
【研究目的】  脓毒症是指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3 150万例脓毒症患者,并可能导致530万例患者死亡。脓毒症以高发病率和致命性受到广泛关注,早期的干预治疗非常必要。  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因子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迅速移行至感染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及呼吸爆发等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