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信仰世界也有着诸多变动。本文主要利用《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及《全唐文补遗》等所收晚唐墓志资料,在详细考读、统计的基础上,探讨晚唐墓主的信仰生活,并以此整体探讨为视点,来窥探晚唐人的信仰状况。总体来看,晚唐信持儒家思想的墓主仍占到绝对多数,儒家思想和礼制仍然是当时社会人心之主要所系。道家信仰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儒、道兼信的墓主也相当多,而佛教信众所占比例较小,可以说晚唐是儒、道信仰最为流行的时代。从地域来看,北方墓主人数明显多于南方,信仰也较南方省份更为复杂。其中,墓主集中的地区也多是世家大族分布的区域,越是接近中心城市的地区,信仰越复杂,儒释道三教兼信的状况也越明显。对于士、庶阶层而言,士族较偏重于儒、佛信仰,而庶族较偏重于儒、道信仰,他们注重对老庄思想和佛理的研究,注重养生和身心的舒放,形成了独特的“士大夫道教”和“学理佛教”。对武官群体而言,佛、道信仰所占比例差距明显,道教信仰比重大,佛教信仰比重小,且信仰多注重仪式形式而不重教理。宦官群体同武官群体的信仰大致相同,信仰道教者占绝大多数,目的主要是寻求精神寄托。普通民众在儒、释、道三教信仰上的差异显著缩小,信仰的功利性色彩鲜明。由于妇女的家庭责任以及佛教轮回和救赎观念的影响,晚唐女性墓主的信仰以佛教为中,甚至有一半的制度性宗教信仰者都信仰佛教。这一信仰不仅影响其子女的信仰观念,也是晚唐佛教信仰的重要补充,更使得传统的丧葬观等发生了重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