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深部切口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可造成局部软组织肿胀充血、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坏死,甚至钢板外露,使治疗非常棘手,随着内固定植入在脊柱外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在各个报道中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内固定物的使用使得感染的机会增加。通过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的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的早期诊断,感染出现时间及治疗方式的分析,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2007年,共发现和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12例,其中颈椎后路3例,胸椎后路1例,腰椎后路5例,胸腰椎后路2例,腰椎前路1例。急性感染9例,迟发感染3例。对比文献中对感染影响因素的报道,统计感染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等因素。对感染的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取标本培养来确定。感染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术前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清创+灌洗引流术,术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为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根据术后引流液培养结果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虽然在迟发感染中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在正常范围,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常常可提示感染存在,而感染患者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均证实感染存在,在最终行清创术时术中见感染灶深达内固定植入处,故均可诊断为深部切口感染。上述病例中急性感染患者在上述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在随后3~12月的随访中,感染未有复发。迟发感染患者在初次清创后,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均再次行清创+内固定拆除+灌沈引流术,术后处理同前,感染最终得以控制,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3~12月感染未有复发。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血液中的炎症指标,特别是血沉,C-反应蛋白均能起到良好的帮助。急性感染患者可保留内固定通过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充分的清创+灌洗引流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迟发感染的患者一般均需拆除内固定,否则感染难以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方法针对半刚性基层材料常见的冲刷病害,在分析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在室内利用冲刷试验仪研究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冲刷试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脉 ,它的独创性的理论内涵不仅突破了传统解释学方法论的框架 ,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其中关
民事诉讼审限制度是指由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在诉讼进程的各个阶段可以持续的最长时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规定民事案件审理时间的审限制度本应成为法院应对案
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目的论的论述,在分析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主张以翻译充分代替翻译对等,把宏观的功能翻译原则与微观的法律语言
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内涵和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4种方式,即将科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产品供需失衡、企业创新弱、人才资源匮乏等是文化产业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传统供应链模式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科技与协同
目的:通过对我院原发性肝癌病例中病因的调查,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类型及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间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专业基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下一代指挥信息系统装备在集成联试、测试试验与分析评估等过程中对仿真支撑能力的需求,提出了云仿真试验环境生成与部署方法。通过搭建基于云架构的仿真试验支撑平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