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草原环境监测模型及算法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环境在短短几十年内加速恶化,其破坏程度已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北方及邻国的生态安全。调查显示,全国有2.6亿公顷的荒漠化土地,其中80%存在于牧区,占牧区草原面积的比重为70%,并呈加速退化趋势。为此,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同时制订一系列的方案及时监测草原环境。但由于对草原环境监测要求较高,利用传统技术监测草原环境的状况,缺乏一定的实效性,且投入成本较高,耗费大量人力及物力资源。若利用传感器动态监测草原的环境,有益于从科技层面对环境进行监管。但仅使用单传感器会存在一定弊端,诸如因自身的不稳定性、周围环境等的干扰,致使监测数据与真值间存在有误差。将数据融合技术引入到草原的环境监测中,可有效地增强监测结果的精准度,减少产生误判的几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对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的融合方法的介绍,并对国内外学者相关融合方法的使用及应用研究进行阐述。总结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本文使用的自适应加权平均、BP神经网络及D-S证据理论的三种融合方法的融合原理及过程。其次,提出了以草原环境监测为背景的两级数据融合模型。该模型首先判断各传感器接收的数据的有效性,剔除疏失的监测值对融合精度的影响。然后运用自适应加权平均法把各区域内同类型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处理,再利用BP神经网络对该区域异类传感器数据融合。各区域将融合结果发送到网关节点后,进行二级融合。在二级融合中首先通过计算BP神经网络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将其作为DS中的基本概率分配赋值,在利用DS合成规则进行决策级融合。从而实现对草原环境的整体决策。最后,针对D-S证据理论中存在的不足,从证据距离和冲突因子入手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对实验环境中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风速这五个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分别利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及相关系数两个评价指标,验证了两级融合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对比本文改进的算法与经典算法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概率累积体现更明显,且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了改进方法的优化效果。
其他文献
22岁就成为毛伊岛Billabong职业冲浪比赛的冠军、三联冠所有者以及新一代世界女冠军是什么感觉?一个星期天下午,在一场忙碌的记者招待会之后,记者逮住了切尔西·杰金森,
期刊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病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01年入院的289名冠心病患者分为四组: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组80例(男62例,女18例);2)冠心病、心绞痛组187例(男77例、女110例);3)
按2(Sr0.99,Eu^2+0.01)O-0.16B2O3-0.84P2O5配料以固相法合成蓝色荧光粉。该荧光粉在还原性气氛中,分别在1100,1150,1200℃和1250℃下进行焙烧。对不同温度下制成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
通过熔融法制备组成为Na2O-MgO-CaO-P2O5的基础玻璃,在800℃进行热处理,得到主要组成为Na4P2O7和β-Ca2P2O7(β-calcium pyrophosphate,β-DCP)的焦磷酸盐微晶玻璃(pyrophosp
目的:观察红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9年1月-2002年5月因喘息性疾病住院的8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抗生素选用红霉素,对照组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其他治疗
目的: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类多糖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海南医学院裴华老师等人从海南红树林热带湿地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一株淡紫拟青霉菌,我们从中提取得到了该菌的胞外多糖(称为PH-EPS)。巨噬细胞作为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及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在机体的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PH-EPS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其
在对新古典企业理论修补过程中形成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企业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主流的企业理论,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几种主要企
目的观察血塞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判断UAP预后.方法对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内科强化治疗,与强化治疗加
试验设计:回顾性分析。目的: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分析MIS-TLIF与PLIF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响。这篇文章报告了手术技术、MIS-TLIF与PLIF对于术后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病程超过6小时的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4例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6h)和B组(病程6-24h),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对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