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射频透热疗法对兔骨关节炎滑膜中的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就体外射频热疗法对兔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过程,对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进行研究。探究体外射频热疗法对兔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从而推测其对人类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体外射频热疗法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开辟新道路,为今后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54只,采用改良的Hulth造模法对其右后肢制作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模型,共54个关节。经过6周后,造模成功。随机将全部模型兔分为3组,体外射频热疗组、鹿瓜多肽组、和模型组,各组再根据治疗天数不同分为6天组,12天组,18天组。于实验治疗完成后空气栓塞处死兔子,分别取其健侧和实验侧的内侧髁软骨进行HE染色、观察对比形态学差异,进行Mankins评分,并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ELISA法检测兔双侧关节滑膜中的IL-β、TNF-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⑴相同干预时间内,各组进行Mankins评分,体外射频热疗组评分最低,模型组评分最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⑵同一组内不同治疗天数之间比较,治疗时间越长,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越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⑶相同干预时间,不同干预组之间对IL-β和TNF-α进行比较,体外射频热疗组最低,模型组最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⑷体外射频热疗组内6d、12d、18d组之间比较,滑膜中的IL-β和TNF-α水平依次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的Hulth造模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成功率高,稳定性好,而且与人类膝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相似;体外射频热疗法对改善兔骨性关节炎的软骨形态有一定作用,且效果优于鹿瓜多肽;滑膜中的IL-β和TNF-α水平减低说明体外射频热疗组可以控制两种致炎因子的发展,从而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起到一定治疗和延缓发展的作用,且效果优于鹿瓜多肽。推测体外射频热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与控制滑膜中的IL-1β、TNF-α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分析孕晚期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特点、母婴结局及终止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病房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孕晚期
孢子丝菌病因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以及播散性孢子丝菌病。近年研究认为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菌株的毒力均相关。孢子丝菌25℃呈菌丝相生长,37℃呈酵母相生长,在温度诱导下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进行形态转换的过程也被认为是其毒力形成的过程。既往研究表明真菌毒力的强弱与基因组的多样性有关,多数真菌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基因组的多样性变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孢子丝菌存在减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