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怀揣壮志去投身军营,促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军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兵员。同时,也为大学生本身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其中多数参军入伍的在校大学生需要在服役期结束后退伍返校,从“校门”到“营门”又回归“校门”,两年内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角色的快速转变,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融入性问题。为了解当前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融入问题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天津市十所高校的退役复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校园融入情况进行调查,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提供依据和系统化的理论指导。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因素:环境融入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开展学业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就业前景因素和心理融入因素六个影响因素。2.通过六个影响因素对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融入影响分析,探究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环境融入方面,军营到校园生活环境的转变导致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环境适应困难。经济环境的转变导致退役复学大学生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2)在政策制度方面,天津市政府关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政策覆盖范围较小,退役安置政策不完善,政策落实监督力度不足。天津市高校对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制度、心理辅导制度以及就业辅导制度建设不完善;(3)在开展学业方面,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完整的规划,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不够重视;(4)在人际交往方面,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和新同学的相处不是很好,不主动与辅导员、任课老师沟通交流,不主动与父母谈心,在和异性的相处上存在沟通障碍;(5)在就业前景方面,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市高校对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不足,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多放弃继续进修学业,去选择创业;(6)在心理融入方面,天津市高校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重视力度不足,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渴望受到学校关注。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角色转变比较迟缓,并且心里产生孤独感。3.针对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身份的转变,主动适应校园环境。退役复学大学生应发扬部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父母及时提供经济支持,天津市高校适当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补助;(2)天津市政府应该扩大享受福利政策的复学大学生范围,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天津市各高校应该完善各项制度并且切实落实好政府的福利政策;(3)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应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并制定完整的学业规划。天津市高校以及老师应加大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习帮扶力度;(4)父母、老师应加大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关心程度,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应主动与新同学交流沟通,培养共同话题;(5)天津市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应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天津市政府应完善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就业安置政策,天津市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渠道保障其就业安置;(6)部队应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退役前的教育引导,天津市各高校应安排心理专业老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退役复学大学生应主动分享情感体验,消除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