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溪锑矿尾矿玻化砖的研制

来源 :中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业的发展,中国矿山每年排放大量的尾矿,这些尾矿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如何开展尾矿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中国甚至国际矿业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该文正是在此基础利用湖南板溪锑矿研制建材玻化砖,取得了一定成果.文中详细研究了尾矿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粒度分布及其在高温下的物化性能的基础上,结合工艺技术性能,提出尾矿玻化砖的配方设计,最佳烧成曲线的确定方法及其形式以及它们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重点用X粉晶衍射,差热分析、烧结法等测试方法和手段,探讨了K<,2>O、Na<,2>O等碱性氧化物对莫来石析晶以及材料的晶相组成和结构影响,最后对材料进行矿物学研究,并测定了研制的玻化砖材料的主要性能.研究表明,尾矿玻化砖的最佳配方为:尾矿:高岭山:长石:碳酸钠为60:20:15:5.当配方中Na<,2>O、K<,2>O适当时可加快形成含莫来石主晶相,配方中尾矿用量可达60%.显然,尾矿玻化砖的开发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水是地球内常见的流体,临界点为Tc=374℃,Pc=22MPa,它对地球的演化、物质组成和成岩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长石是地壳最常见的矿物,其水解变化是地球化学研究中颇具影响的问题.
本文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Gazella)化石,对中国已记述的晚中新世Gazella材料的头骨、牙齿和角心的分类特征进行了重新的归纳与总结,认为G.dorcadoides
期刊
该文将沁水盆地划分为九个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各单元的主要特征,讨论了盆地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构造运动特征.结合多方面资料及研究成果编制了沁水盆地上古生界至中生界地层厚
该文以板块理论为指导,采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详细探讨.
该文以板块构造理论的新进展为指导思想,采用了活动论的观点.从遥感图像解译入手,应用遥感资料与物探、地貌、地震以及活动断裂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阐明了研究区构造格
本文对中国泥盆纪两种短胸节甲鱼类乐氏江油鱼(Kiangyousteusyohii Liu,1955)和大尹氏鱼(Yinosteus major Wang et Wang,1984)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揭示了两者各自具
辽南金伯利岩闪产于元古代克拉通之上,属多源的较还原的地幔产物.金伯利岩岩浆可能是沿着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有效弹性厚度不同的地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高渗透带从地幔上升到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