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义并列复音词指的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词。与同义、类义并列复音词相比,其含义更为丰富,词义引申途径错综复杂。中古时期词汇大规模复音化,文献中口语词、俗语词大量出现,是汉语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这个特殊时期中的反义并列复音词进行研究,梳理源流,归纳特点,总结规律,有助於从总体上把握中古时期这类词语的概貌,从而进一步完善汉语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本文以中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四部文献《论衡》、《生经》、《世说新语》、《南齐书》中的反义并列复音词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结合实例对该时期这类词语的词义发展规律展开讨论。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点明本文的选题缘起,界定语料范围,介绍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具体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对反义并列复音词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较为详细的辨析,统计中古反义并列复音词在四部文献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语序问题,分析其中的偏义复词。
第三章总结了反义并列复音词的词义演变规律,归纳出共五大类十一小类的词义演变模式,并指出其词义发展过程中“类同引申”的重要规律。
第四章对中古并列复音词展开个案研究。主要包括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语素三类词,讨论了“裹外类”、“昼夜类”、“冷暖类”、“优劣类”、“消长类”、“进退类”六组词语,全面归纳其义项,分析其词义演变规律。
第五章探讨中古反义并列复音词对於汉语史研究、辞书编纂的重要价值,并着重讨论了其中的委婉语和雅言词两类特色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