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解读——张晓刚绘画及其与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关系解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晓刚是当代颇富代表性的画家,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经历可以折射出中国当代架上绘画发展的历程。一九八一年的毕业创作《天上的云》可以说是追寻着乡土写实主义的路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生生息息之爱》为标志带着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之后他转向达利式的超现实主义幻象;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借用图像的力量,开始创作《血缘—大家庭》和《记忆与失忆》等一系列作品,到本世纪初的《绿墙》、《里与外》系列,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面貌。也反映出他对历史的追问和思考,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发生在他个人身上的变化,与同期中国当代美术所经历的历史性变化是纠缠在一起相互辉映的。中国当代美术这三十来年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张晓刚身上都有汇合、折射,了解了他的个案,也就从某种程度上了解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历史变化。本文主体有四部分构成,即第一部分,介绍画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代表作品,第二部分阐述其绘画语言的嬗变的过程以及独特性,第三部分比较其与同期画家的比较,最后一部分张晓刚在当代架上绘画舞台上介入与折射,反映出当代架上绘画的共性与未来的走向。
其他文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巴罗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艺术宝库。巴赫运用巴罗克时期各种流行体裁进行创作,并且
期刊
期刊
采用全新理念发展的中国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立足于满足乘客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特别注重满足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复杂地形和高原高温的使用环境要求。它的飞行性能、舒适性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