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制墨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我国传承、发展以至体系完备而流传至今,至少已经两千多年,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墨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演进、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松烟墨的工艺发展史进行整理,指出松烟墨工艺始于商周、先秦,在汉代初步形成体系,到了魏晋时期工艺发展完善,并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对各个历史时段的墨书的成书背景及传承进行了辨析,重点论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李孝美墨谱》及《墨经》中的诸多问题。本论文还从工艺发展的传承和延续角度,对我国传统制墨工艺的发生、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制墨工艺流程、技术要领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对制墨工艺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松烟墨、油烟墨的制作工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胶在制墨中的作用及胶的使用方法,辅料对墨质的提高和加药的原则。通过实验初步证明了,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关于松脂可能会使制成的墨有“滓结不解之病”的说法与实际制墨原则不符。在我国两千多年的人工制墨发展史中,松烟墨、油烟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墨品,从时间上看,松烟墨先于油烟墨产生,但在各自脉络清晰的工艺发展过程中,两大工艺体系间又互有交叉、彼此消长,因此本文对我国传统制墨工艺发展史的梳理也是以这两种墨的制作工艺为基准而进行的。为了进一步讨论影响工艺发展、传承的主要因素,本论文也对松烟墨工艺和油烟墨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