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抗蚀力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土壤侵蚀则是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是限制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灾害。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和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了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蚀、抗冲性特征、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揭示区域土壤侵蚀的本质,为研究区域退耕还林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蚀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阳坡坡面,退耕岷江柏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好,岷江柏幼林和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抗蚀性次之,刺槐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小。0-10 cm土层土壤抗蚀性强于10-20 cm,且在各土层间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蚀性指数均达显著差异。阴坡坡面,杂草地土壤抗蚀性最强,灌木林和岷江柏幼林地土壤抗蚀性次之,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小。   阳坡坡面,0-10 cm土层,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与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细粉粒与水稳性指数和结构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散系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0.001 mm颗粒与抗蚀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水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机械组成中砂粒与团聚度、物理性粘粒与分散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粉粒与团聚度、物理性粘粒与结构系数和团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1-0.05 mm颗粒与团聚度呈显著负相关。阴坡坡面,O-10cm土层,砂粒与抗蚀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散系数呈显著正相关;粗粉粒与团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理性粘粒与结构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中、细粉粒与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散系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1-0.05 mm颗粒与分散系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结构系数呈显著负相关;<0.001 mm颗粒与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散系数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中不同粒级的颗粒与各抗蚀指标之间的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阳坡坡面,0-10 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分散系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分散系数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团聚度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阴坡坡面,0-10 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团聚度与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散系数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10-20 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2、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土壤侵蚀率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   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0-10 cm)土壤侵蚀率介于6.51%-21.34%之间,平均土壤侵蚀率为13.18%,以土壤侵蚀率>10%的样地为主体,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退耕岷江柏林地土壤侵蚀率最低;刺槐林植被的土壤侵蚀率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构破坏率、团聚体MWD和团聚体GMW、>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表层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侵蚀率影响较大。   3、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径流量随冲刷时间的变化较明显,总体上曲线呈单峰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对照裸地(CK)径流随时间变化量低于灌木林地,但高于其他植被条件。灌木林地和对照裸地(CK)随着冲刷时间延长,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大;天然次生林、岷江柏幼林地在冲刷全过程中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小。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冲刷过程中含沙量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退耕岷江柏林、灌木林和岷江柏幼林地在产流过程中径流含沙量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其中退耕岷江柏林地林含沙量最小。混交林地含沙量总体较小,趋于稳定的时间滞后于其他植被条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冲指数依次为退耕岷江柏林>岷江柏幼林>刺槐林>灌木林>天然次生林>混交林幼林>裸地(CK)。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容重与抗冲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0.00l mm颗粒与土壤抗冲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粒级颗粒与与土壤抗冲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也均未达到显著。土壤速效磷与抗冲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与抗冲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   4、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0-10 cm土层,阳坡坡面各植被条件下土壤的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幼林>灌木林>岷江柏幼林>天然次生林>退耕岷江柏林;阴坡各植被条件下土壤的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灌木林>杂草地>岷江柏幼林。10-20 cm土层,阳坡坡面各植被条件下土壤的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幼林>天然次生林>退耕岷江柏林>岷江柏幼林>灌木林;阴坡各植被条件下土壤的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杂草地>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岷江柏幼林。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变化与其抗蚀性较为一致,可见,采用EPIC模型估算研究区域土壤可蚀性K值是可行的。   0-10 cm土层,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却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杉木林人工栽植纯林现象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杉木林地力严重衰退。本文通过探究不同龄组杉木人工纯林土壤性质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 Motschulsky是我国专一危害臭椿及其变种千头椿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国内分布十分广泛。它主要以幼虫蛀食臭椿根部进行为害,臭椿
小蠹科昆虫是林业上重要的蛀干性害虫种类,无论国内、国外,无论针叶、阔叶树都有不同种的小蠹科昆虫造成的严重危害。我国已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典型小蠹虫种类有,1998年在山西
花对称性是植物重要观赏性状,在吸引昆虫授粉、保护雌雄蕊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菊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商品花卉,其独特的头状花序同时包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