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诱导单分子发光过程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HOUSH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电子学,作为纳米科学乃至凝聚态物理的重要分支,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单分子水平上探测量子输运现象以及开发相关应用是分子电子学的目标,其中研究载流分子结中的光响应对理解纳米尺度下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转移机制至关重要。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具有高空间分辨能力,若与高灵敏度的光子探测器结合就可以实现利用光学手段对单分子的表征和探测。在STM诱导的荧光实验中,有两条重要的荧光通道,即电子在针尖-衬底间的非弹性隧穿过程可以激发局域在针尖-衬底间的光学等离激元(Gap plasmon-GP)发光和分子激子发光。因此,研究STM结中隧穿电子与分子激子以及GP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结合微扰理论,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我们从能量转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理解STM结中分子激子发光和GP发光的理论模型,并发现分子激子和GP之间的相干耦合会导致明显的Fano共振,进而造成发光谱线的不对称。通过分析Fano线型随系统参数(例如分子激子和GP之间的能量失谐和耦合强度)的演化,我们为近期系列实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解释。重要的是,我们给出了系统光发射谱随探针-分子耦合演化的预测,并观察到了分子激子的荧光淬灭现象。第二,我们模拟了STM针尖注入电流诱导C60分子薄膜的发光谱。考虑电子-光子和激子-GP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来自激子和GP的两条发光通道是相互独立的,这会导致双峰特性的光发射。我们进一步澄清了这种双峰光发射和Fano线型光发射之间的区别。此外,这两条发光通道的发光比率可以通过调节针尖-分子耦合强度来调控,我们模拟的激子和GP的发光随针尖-分子耦合的演化与近期实验一致。特别指出的是,Purcell效应导致的光发射增强效应可以通过调节分子-衬底耦合强度来获得。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电声耦合引起的光发射增强效应和GP激发的光发射现象。最后,我们证明了分子激子和单个谐振子(Harmonic oscillator-HO)在平衡态下是等价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HO-HO耦合模型来描述分子激子与GP的耦合,并观察到GP谱由Fano到Rabi劈裂的演化。考虑非平衡电子库的影响,我们可以观察到偏压依赖的量子截断现象。在非平衡态下,分子激子不能用HO代替,以至于HO-HO近似在描述分子激子与GP耦合时不再适用。这时,我们直接定义分子激子的格林函数,并发现其与光子自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进一步,我们推导出了一个描述分子激子-GP弱耦合的有效公式,利用该公式获得的结果和利用微扰理论的结果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期刊
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内在要求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水平转化利用,这无疑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活起来和中华文化"双创"思想的指引下实现的理论突破。在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保护中转化,传承中利用,则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给予宏观指导,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三部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仅给出了路径指导,还从实施方法层面做出了具体规约。不断拓展非遗保护实践的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在中草药外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台山市中医院进行中草药外治的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时间:2018年8月—2020年7月,病例数: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临床护理指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8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总体要求、传承水平、传承体系、非遗传播以及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我国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视角对其中第十四条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的思考。
报纸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碳汇能力俨然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如何准确地估算森林碳汇价格对于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完善以及森林碳汇能力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1990—2018年林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自相关检验与多重共线性检验并结合岭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森林碳汇价格的核算方程,运用此价格核算方程估算了中国1990—2018年的森林碳汇价格。研究发现:中
大脑是人类已知的最复杂的器官。要想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工,首先必须了解其结构基础,尤其是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组。因此,能够在神经环路中定向传播的示踪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嗜神经工具病毒的跨突触示踪逐渐成为解析神经环路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毒株H129具有顺向跨突触的能力而作为顺向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然而,基于H129的示踪剂还有一些缺点需要克服,包括非特异感染和较
本文研究几类趋化模型解的定性分析和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其内容包括解的适定性和大时间渐近性态,最优控制的存在性以及最优控制满足的最大值原理。全文共分为6章.第1章主要介绍趋化模型的历史背景及问题来源,并且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结果。第2章研究一类具Logistic项的拟线性趋化模型的Neumann问题。我们主要给出了非线性扩散与非线性敏感度系数,以及Logistic项两两之间的关系保证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一直是物理、材料、信息等学科的前沿研究问题。其中,腔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简称QED)是研究受限量子比特(原子、分子、人造原子等)与光学共振腔(或者微波腔)中量子化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近年来,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腔QED系统可以进入强耦合(原子-场耦合强度大于系统的衰减率),甚至超强耦合(原子-场耦合强度接近系统的
可以将废热转换成电能而又环境友好的热电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热电转换效率取决于热电优值ZT=S2σT/κ,而其中的热电系数相互关联,提高热电优值受到很多限制。层状半导体可以被制成原子层厚度,其二维量子受限效应可能会对热电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本论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研究了几种层状半导体及其单层和异质结构的热电输运性质,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我们首先研究了层状块材Bi2O2X(X=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