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是一种少有的明显能危害健康树木的食菌小蠹,也是目前国内葡萄树上一种新发生的重要害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材小蠹族(Xyleborini),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本文对光滑足距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下为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1、采用田间观察,漏斗式诱捕器监测雌成虫飞行活动,葡萄木段和半人工饲料饲养雌成虫,以及共生真菌Ambrosiella hartigii饲养幼虫的方法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的生物学特性。该小蠹以雌成虫主要钻蛀危害葡萄树主干,在成都地区1年发生3~4代,以雌成虫群集在树干基部坑道中越冬。越冬雌成虫第二年3~5月出孔,全年有2个出孔高峰期。雌雄性比10:1。25℃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6、10.7和6.3 d。2、通过调查葡萄树上雌成虫侵入孔的分布,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m~*-m(Iwao)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侵入孔在葡萄园和葡萄树树体上均呈聚集分布,且都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光滑足距小蠹采用聚集攻击的策略攻击寄主。3、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起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照强度为1~400lx时,趋光性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增强;25℃时,完全黑暗条件下该小蠹雌成虫不起飞,光照强度为1-1500 lx时,起飞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起飞虫量在光照强度为1500lx时达最大,光照强度超过1500lx时,起飞虫量又逐渐减少;在400lx的光照强度下,温度21℃时雌成虫开始起飞,21~29℃范围内,起飞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9℃时起飞虫量最大,温度升高至35℃时,雌成虫停止飞行。在光照和温度两个因素中,温度是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起飞的先决条件,只有当环境温度高于起飞的临界温度(21℃)时,在低光照强度下雌成虫才起飞;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小蠹喜欢危害树势衰弱的寄主树木。4、越冬代雌成虫出孔飞扬活动期,是用触杀剂防治光滑足距小蠹的关键时期。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扩散期采用网罩葡萄树干的新方法,比较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毒死蜱+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喷雾和涂干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EC 2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48%毒死蜱EC 10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EC 1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于越冬雌成虫出孔期用药,1~7d的防效均好,以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EC100倍和细土涂干的效果最持久,持效期可达13d。对光滑足距小蠹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增强葡萄树抗虫能力。2)发现小蠹虫多的近枯死的树,连根清除,集中烧毁。3)用触杀剂触杀越冬代出孔雌成虫是防治的关键措施。于3~5月越冬成虫出孔期,每隔10~15d,用农地乐100倍稀释液拌土涂刷树干,或农地乐、菊酯类杀虫剂对树干喷雾,以触杀出孔的越冬代成虫。4)在葡萄生长季节,发现树上有个别新蛀孔,即用蘸有敌敌畏50倍液的棉花小块塞入蛀孔,再用泥封住孔口,熏杀孔中的小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