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大省,过去为了追求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扩张,采取了粗放式的传统城镇化道路,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式增长,山西省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就必须有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以及新的城乡管理制度,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充分依靠科技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实证分析了山西省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首先,本文在总结传统城镇化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资源集约、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同时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即科技创新通过技术的空间扩散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质量、城镇化集约发展、城镇绿色发展以及文明科学的城镇化;其次,从影响机制的7个维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时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成果、财政支持3个方面选取了科技创新指标,在此基础上以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各维度的灰色关联程度,并进行关联度排序;再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关联度在0.8以上的科技创新指标分别对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集约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专利申请受理量对城镇化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R&D经费内部支出和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对城镇化集约发展的影响最大;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的成果实现以及政府的支持都会通过不同路径来影响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基于以上的分析,山西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来刺激专利发明的热情,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