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的设计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轮自平衡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机器人,它结合了移动轮式机器人和倒立摆系统的结构,是一个自然不稳定、强耦合、非线性系统。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控制理论良好的实验平台,同时也因为运动灵活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作为个人交通工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设计了一款自平衡机器人。使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作为姿态测量传感器不断测量车身的的姿态信息,通过A/D转换这些模拟信息传送给作为控制核心的AVR单片机,经过数据处理后,AVR通过H桥电路将控制信号以PWM方式去驱动直流电机的,达到调节车身姿态的目的。在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牛顿力学对这个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通过这个建模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个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也为后面的控制理论分析打下基础。对该系统姿态的测量将直接影响自平衡控制算法的效果。本文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弥补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各自在倾角测量时的不足。通过建立一个实验平台来检验这个算法的有效性,实际测试中该算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后本文对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把两轮自平衡机器人运动分解为自平衡与转向两个运动过程,对系统实现了进行了解耦。本文主要研究自平衡运动的动态控制,利用状态反馈和极点配置,使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预期的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数学作为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逐渐开始重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对学困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我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了教育界同仁
期刊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在不断发展、更新,信息资源开放化、教学方法多元化为特征的微课模式应运而生.微课的兴起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逐步融入了课堂
心理学中提到:“由于客观事物及其现象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就必然会产生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个体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井下人员定位算法一直是矿井安全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直接关系到矿难事故后救援的准确性、高效性以及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现有井下人员定位算法存在的定位
中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做好教育的深化改革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
建立了一套从土壤中高效率提取微生物总DNA的方法,该方法对两种潮土样品的DNA提取量分别为14.32μg/g·干土与10.06μg/g·干土,提取效率分别为91.66%与89.02%,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