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的演史特性研究——兼论明清史话类神魔小说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小说分类问题纷纭不定,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杂糅”的现象非常突出。以《封神演义》为代表的史话类神魔小说,作为明清小说杂糅现象中的一个典型种类,虽然受到学界的一定关注,但是目前所见并未有人对它进行全面的探讨与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一种类的小说作一次整体的分析和把握,不但有利于具体地理解我国古代小说文类杂糅现象,还能进一步裨益于我国古代文类划分问题的探讨。  笔者认为,这种小说文类杂糅的根本体现,是历史题材和演史手法对神魔小说的影响和渗透。事实上,这类神魔小说不仅是内容题材上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而且它们在文体特征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少。所以笔者主要站在神魔小说的基点上,观察此类小说的“演史”特性,尝试对这类小说的生发和特质作一次“点和面”的整体把握。  为了更具体和直观地研究史话类神魔小说,本文将会用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上篇以《封神演义》为范本,通过和演史作品的比较,在题材与思想、人物塑造、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作品中的演史特性进行发掘研究,分析史话题材及演史手法在这一神魔小说中的体现和渗透;下篇则进一步对明清史话类神魔小说作整体研究,通过借鉴前人对此类小说的界定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并对此类小说的作品、文类特点和产生原因三个方面一一探讨,以对此类小说作一个整体而客观的理解和分析。
其他文献
1 项目简介rn宏宇综合楼,位于星河湾,为满足外来人员、本地职工家属而修建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宿舍楼.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她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突出表
本文将从张炎词集版本的流传和各种词选收录张炎词情况、序跋中对张炎词的评价情况、词话中对张炎词的评价情况这三方面来考察一下张炎词及其理论在清代的传播情况。 第一
文学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间各种因素交错纵横。文论界在关注作家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时,文论家中的先知先觉者也看到了这种观点的偏颇,转而发现了“非个人化”创
人文精神是优秀道德品质的核心,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文精神,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情感表现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试材,研究了悬浮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芩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
刘孝标(462~521)是齐梁之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与文人。钱钟书先生曾说道:“梁文之有江淹、刘峻,犹宋文之有鲍照,皆俯视一代。”在历来文史研究者的眼中,刘孝标多以《世说新语》的
目的确定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利用HPLC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莉根的产量和boeravinone C含量的影响。结果林芝地区一年生喜马拉雅紫茉
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时期,魏晋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士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准确把握盛唐士风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盛唐诗歌。但目前学术界对盛唐士风看法
诗话,是一种东方独有的诗性文化批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承载形式,对于诗话发展的理解,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乃至东方诗学文论批评的重要环节,而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日两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