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歧深地区多压力系统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密切追踪当今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地层压力为突破口,研究了歧口凹陷歧深地区地层压力的基本特征,阐明了超压对歧深地区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总结了歧深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取得了如下成果:   1.歧深地区地层压力结构特征解析   通过对歧深地区180口探井的地层压力的计算,结合单井压力结构图,将歧深地区地层压力在纵向上划分为静水压力系统、上部超压体系和下部超压体系。静水压力系统位于盆地浅层,主要位于馆陶组以上地层,压力系数小于1.2;上部超压体系发育于东营组中下部和沙一段,其包含东营组超压体和沙一段超压体,压力系数在1.2和1.4之间;下部超压体系主要发育于沙三段,压力系数在1.3和1.6之间,最大可达到1.7左右。剖面上,超压分布明显受地层和岩性控制,整体上超压从东营组开始出现,超压顶界面在不同构造带是不一样的,其深度在凹陷带为2500米,在潜山带为2000米。平面上,超压分布特征很明显,在北大港中部及西翼沙三段主要为正常压力,而在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部分板桥凹陷都是超压,且歧口凹陷中心超压最明显,压力系数也较大。   2.歧深地区现今流体势基本特征分析   根据计算出的地层压力,对歧深地区沙三段的油势进行了计算,并编制了沙三段油势平面分布图,整体上,油势等值线和压力系数等值线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平行,主要存在三个高势区:歧口凹陷中心、北大港潜山带东翼和板桥凹陷。流体势运移方向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因此歧深地区流体运移方向可分为4个方向:歧口凹陷中心向北大港潜山运移、歧口凹陷中心向西南即歧北次凹西南边缘方向运移、北大港东翼向北大港西翼运移、板桥凹陷向北大港潜山带运移。可见这种流体运移的条件对北大港潜山带油气聚集是非常有利的。   3.歧深地区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史模拟分析   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在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在38Ma左右既已成熟,现今已处于过成熟阶段;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在34Ma左右进入生烃门限,现今亦处于过成熟阶段;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烃源岩在33Ma左右进入生烃门限,现今已达到高成熟阶段;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在23Ma左右进入生烃门限,现今处于低成熟阶段;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在16Ma左右进入生烃门限,现今处于低成熟阶段。而在凹陷边缘和潜山凸起带,同一层段烃源岩的成熟时间明显滞后于凹陷中央,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Ro值在36Ma左右就达到0.5%,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烃源岩Ro值在34Ma左右就已达到0.5%,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烃源岩Ro值在25Ma左右达到0.5%,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Ro值在15Ma左右达到0.5%,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Ro值在6Ma左右达到0.5%。油气成藏史模拟结果表明,歧深地区油气成藏期主要为东营组末期至第四纪。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断裂系统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油气沿着断层和骨架砂体输导层进行长距离运输到有利圈闭聚集成藏,北大港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带。   4.划分歧深地区油气运聚单元,结合不同构造单元解剖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总结出歧深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根据歧深地区流体势特征,将歧深地区油气运聚单元划分为北大港复式聚集带和歧口深层聚集带。分析了歧深地区超压与油气成藏关系,认识到超压对深层砂体的物性起到改善作用,同时超压作用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又可对下伏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封闭保存作用。综合分析表明,歧深地区油气成藏概括为两个模式:北大港潜山带成藏模式和歧口深层成藏模式。其中,北大港潜山带成藏模式主要发育中浅层油气藏,多为背斜油气藏,包括逆牵引背斜和披覆背斜油气藏,另外还发育有地层超覆油气藏;歧口深层成藏模式主要为超压封闭岩性油气藏,另外深层普遍发育有超压封闭气藏。
其他文献
川口油田隶属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为油田公司所辖23个油田之一,而C33井区作为川口油田南部主力区块,主力油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含油面积达12.2km2,上报探明储量559.4573×104t
疫情突发引发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非常环境,非常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因时制宜、因情而谋、因需而动,紧密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项目的节能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当前的高校教室照明系统建设中必须要开展节能优化,更好的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完善高
肝脏恶性肿瘤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诊断及治疗决策依赖于影像学技术.传统的成像技术,如超声、CT、MRI及PET/CT在肝脏肿瘤诊疗的指导意义上各有优劣,任单一技术所提供的
期刊
PDM系统是一门管理企业产品数据和过程的大型软件,它的实施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产品数据难以管理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质量。目前主流的PDM系统采用模块化方式开
转子不平衡是旋转机械特别是高速旋转机械振动的主要激振力,同时也是诱发、加剧其它故障的重要原因。而如今机械设备正朝着高速高效的方向发展,旋转运动作为大部分机械系统的主要运动形式,所以对转子的动平衡应予以重视。本文对各种类型的转子动平衡的机理、方法作了系统评述、分析和研究。在总结前人开发现场动平衡仪优缺点的基础上,将虚拟仪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现场动平衡技术结合起来,对转子的动平衡测试系统进行开发
钻孔漏失(井漏)是影响钻井作业安全的危害最严重的复杂情况之一。井漏的发生不仅会给钻探或钻井工程带来不便和损失如耗费钻井时间,损失钻井液和堵漏材料;还会导致各种复杂情况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