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超硬灰岩岩石力学特征预测理论与侧钻井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针对潜山硬质灰岩可钻性差,研磨性强,PDC钻头磨损严重,侧钻分支水平井造斜难度大,轨迹精度要求高等具体问题,从研究潜山灰岩岩石力学特征入手,合理设计适合硬地层的PDC钻头,优化侧钻设计提高侧钻成功率。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验证,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潜山灰岩岩石力学特征测试与预测方法研究  通过不同温压条件下,辽河地区潜山灰岩岩石力学特征参数(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的试验,得出随温压升高,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增大,泊松比相应减少的结论。并得到了抗压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分别与围压、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岩石强度与弹性模量、围压、温度的关系式。这对于建立潜山灰岩地区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石力学特征预测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2)潜山超硬灰岩PDC钻头个性化设计研究  在地层可钻性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辽河地区潜山硬质灰岩地层PDC钻头使用情况分析,开展适合硬质灰岩地层的个性化PDC钻头研究,为钻头选型,进一步提高PDC钻头的钻井效率提供了指导依据。  (3)灰岩地层侧钻分支水平井力学控制技术研究  开展复合井眼侧钻技术研究,建立了侧钻效率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分析井底钻具组合的侧钻效率来选择适合侧钻的井底钻具和施工工艺。对侧钻分支水平井开展重入技术研究和轨迹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管柱重入难度系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管柱重入主井眼难度系数的大小,可以提前预判管柱是否能够顺利重入主井眼,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通过钻具造斜率预测、盲区轨道井眼轨迹预测以及待钻轨道设计技术对井眼轨迹进行综合控制,较好地解决了针对水平井段窗口设计较窄,轨迹精度要求高,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4)现场试验验证  在完成潜山灰岩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和侧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2011年成功进行了辽河地区曙125-H1潜山灰岩超硬地层分支井,兴古7-H208井潜山双分支水平井现场试验,为该地区侧钻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
其他文献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每年供热消耗的能源巨大,然而利用率却很低。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供热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推行供热按量计费政策。为了适应计费制度的变化,需要使用能够准确计算热量的仪表用于供热系统。对于热量表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流量计的选用。目前已经形成产品的流量计很多,但是还没有一款基于某种流量计制作而成的热量表,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我国供热系统。主要原因是:我国供热系统中水杂质含量大,流
微小井眼钻井是指井眼尺寸小于88.9mm并采用连续管进行作业的钻井技术。由于连续油管的直径小,刚度低,不旋转,传统的钻铤加压方式并不适用,需要利用采用液压原理进行工作的水
现今阶段,随着分支井钻井技术发展的迅速进步,使得分支井具有的巨大优势同益凸显,其在世界石油工业范围内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未来钻井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随着我国对航天产业的逐渐重视,高度集成的航天器已成为目前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航天领域中,除俄罗斯外谐波减速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谐波减速器在特殊航天环境
流体的渗流速度超过达西公式所允许的最大临界渗流速度时,达西定律将不能准确的预测地下流体的渗流特征。流体的渗流速度受多因素控制,包括早期油气充注、优质的储层岩性、物
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是漏失多发区,且漏失后容易引发井涌、卡钻、井壁失稳以及地层伤害等一系列问题,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是扩大安全泥浆密度窗口、预防漏失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在近几年获得了高速发展。作为风能开发的重要一环,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性能的研究一直是风电技术发展的关键,并因此带来了叶片结构的大改变,已经突破了传统翼型形状。本文针对马格努斯风力机柱状叶片设计了一套用于测试其气动性能的实验装置。传统翼型叶片的气动性能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在叶片表面开设测压孔来测试叶片表面的压强,而马格努斯风力机柱状叶片必须在风场中以一定转速进行
渤南洼陷砂砾岩油藏探明地质储量达到5000余万吨,预测储量达2.5亿吨。该油藏为砂砾沉积物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具有近物源、厚度大、储层相变快,岩性、渗透性变
随着国内外许多管道已经进入老龄期,如何科学合理地运营维护老龄管道、保证其服役质量以及如何制定老龄管道的废弃处理方法,已经成为管道运营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许多早
当今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向于多元化,由多元化展开各项分支与交叉,这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多元交叉.譬如说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叉类型,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