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见义勇为困境问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义勇为行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见义勇为行为受到了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社会中见义勇为行为的发展遇到了种种制约和限制,由此也便导致了见义勇为行为发展的困境。见义勇为困境主要是指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倾向于见义不为,社会中的见义勇为行为越来越少了。  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从道德冷漠的角度来对见义勇为困境进行分析和解释,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出现了普遍大幅度下滑的趋势,与传统社会相比社会成员普遍比较冷漠。针对见义勇为困境,该种观点把造成见义勇为困境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下滑,也就是说认为造成见义勇为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  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对见义勇为案例的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不去见义勇为并不是他们冷漠不愿意去帮助别人,相反在主观意愿上他们有去见义勇为的主观倾向,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以至于他们不敢去见义勇为。通过对见义勇为困境的深入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造成见义勇为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的、非个人的,是独立于个人而存在的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本项研究认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当前社会中关于见义勇为的各项制度安排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与见义勇为相关的各种社会性问题也不断涌现。在影响见义勇为的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下,当前社会中见义勇为行为的发展走入了困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传统农业型社会向先进科学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结构开始整体性变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更加
伴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也在迅速与城镇接轨。2001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此后,全国开
家庭阶层背景与子女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代际流动研究密切关注的议题。本文从两个时段贫困家庭的比较研究入手,探讨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就相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在这股世界性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也完成了向老龄化社会的转变。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口及养老问题成为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