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未来有机电路关键元件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具有易于制备,质轻,价廉,柔韧性好,弹性好和与柔性衬底良好的相容性等优点,在射频标签,柔性显示,电子纸和大面积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在半导体材料和OFETs器件的制备方面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   1.研究了有机半导体材料2-芘氧-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自由基的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磁性测试表明分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在固态时分子以头对头的方式排列;通过XRD表征得知该化合物蒸镀的膜为无定型态,SEM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膜连续性非常好;将该化合物用于制备OFETs,器件的迁移率约为0.1 cm2/V s,开关比为5×104,器件较低的阈值电压(-0.6 V)和亚阈值斜率(540 mV/decade),可以使器件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   2.研究了一类新型的共轭桥联聚合物半导体PT-VTVTV2和PT-VTVTV4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热性质;用AFM研究了该聚合物膜的形貌,用XRD研究了该膜的结晶性能;将该化合物用作OFETs的半导体层,器件显示出良好的OFETs性能,迁移率高达3.8×10-3 cm2/V s,开关比为104,阈值电压为24 V。   3.采用20 nm厚的聚乙烯咔唑(PVK)作为缓冲层,修饰SiO2/并五苯界面,研究了缓冲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K缓冲层有利于并五苯分子在缓冲层上形成枝状结晶;同时可以改善并五苯分子与介电层间的界面,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迁移率高达0.5 cm2/V s,开关比为107。由于PVK可以存储电荷,可以使器件的夹断电压降低(绝对值小于20 V);可以通过改变起始栅压,改变PVK中存储电荷的数量,将器件的阈值电压控制在1~-29 V。   4.经过热处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在厚度约80 nm时,PVA膜的漏电流控制在小于10-6A/cm2,在频率为1 kHz时,该膜的电容约为54 nF/cm2,利用该膜作为介电层,器件可以在1 V电压下工作,CuPc器件的迁移率高达0.05 cm2/V s,阈值电压为-0.14 V。   5.PVA和LiF复合所得膜在厚度为40 nm时,漏电流约为10-6 A/cm2,其电容高达160 nF/cm2,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介电层的CuPc基OFETs可以在2 V下工作,输出电流比80 nm厚的PVA膜作介电层的OFETs大,迁移率高达0.03 cm2/Vs,阈值电压为0.57V。
其他文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发现有些过渡金属簇合物具有异常的磁性能,可能最终用于高密度的信息储存设备,从此便揭开了单分子磁体的序幕。由于单分子磁体是具有纳米尺寸相的纳米磁体
本文探讨了聚苯胺的金属防腐机理,研究了聚苯胺的含量和分散状态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采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聚苯胺的分散助剂,与二甲苯一起作为混合溶剂,不
稀土离子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不管是从紫外到可见光,还是再到红外光,稀土离子的发光都可以覆盖,因此它们在合成新型功能材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应用到紧急照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是一种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质谱仪器,由于该类质谱检测器的设计和检测原理与传统质谱有着根本的区别,通过它获取的数据具有高分辨和高质量测
目前,国内外对于铕和铽等稀土配合物的可见区发光和应用都有大量研究,但对具有近红外发光(800-1700 nm)性能的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稀土的近红外发光在光纤通
杂化材料,可以理解为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纳米粒子,通过至少一个已成键的公用晶面,永久地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纳米结构。纳米材料不仅仅体现出对尺寸和形貌依赖的化学性质,还可以通
在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中,电致发光材料和光伏材料是两个热点的研究方向。目前,对它们的研究主要侧重合成具有良好加工性、高稳定性和高效率的光电功能材料。本文主要是从材料设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以煤发电是煤炭最经济利用的手段,最新崛起的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CGG)和燃料电池技术将是煤洁净、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中国是煤炭大国,
本文研究了以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为模板剂,在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以及用所得介孔产物固定化漆酶的性能研究.本实验可分为两
本论文主要包括:通过手性诱导的方法实现了手性α-氨基膦酸(酯),α-氨基次膦酸(酯)及环状α-氨基膦酸(酯)的制备;通过手性诱导及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方法实现了手性官能团化膦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