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行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实际会话中不能熟练运用请求表达。就目前的先行研究而言,大多脱离了中国的一线日语教育,而且聚焦于请求表达“准确性”上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日语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以实际运用中的受益性请求表达的准确性为考察中心,对中国学习者的授受表达习得状况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分别对日本母语话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展开调查。通过分析对比使用倾向,指出了中国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中国学习者难以区分敬语表达和请求表达;在使用依赖表达时,存在不注重“场面/人物关系”而多用「イ劣岁クル的情况;对于熟悉的地位比自已稍微偏高一点的人,中国学习者又存在多用不太准确的「ク しル系列表达方式的倾向。针对中国学生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H大学的学生展开了跟踪采访调查。通过采访,完成了对教师教授法,学生学习方法的考察。同时,也将H大学的精读课教材纳入了考察范围。就考察结果而言,明晰了教材在授受表达导入上的不完整性以及整体缺乏系统连续性。教学上,教师大多止步于知识的教授,相对于使用的“准确性”,教师更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正确性”。最后,根据考察结果,本研究从教材编辑、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认为,要确立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日语教育,教材需要注重表现的作用机能,而且应当持续系统地导入。教师则需要跳出“教科书至上”的观念,实现教学方法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来教的转变,迎合学生需求,加强关于授受表达在应用方面的指导。而对于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树立注重交际能力的学习观,积极和其他学生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