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导管栓塞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等血管疾病成为介入治疗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但是,单纯的机械性栓塞易导致管腔再通。因此,如果引入一种可促进分泌细胞外基质的活性物质,使机械性栓塞与生物栓塞共同作用,便形成永久性栓塞。本文就课题组研究的Fe3O4/PCU复合微球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探讨其作为血管栓塞材料的可行性。为了获得可靠来源的目的细胞,首先探讨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以组织块贴壁法从大鼠胸腹主动脉提取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用自然纯化法进行纯化处理,并采用平滑肌细胞特有的肌动蛋白作为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提细胞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分离法提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实用、操作性强的方法。将培养至第三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与PCU材料和不同比例的Fe3O4/PCU材料浸提液作用,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MTT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将细胞分别接种在不同的材料表面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态,检测细胞与材料作用后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含量,考察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毒性等级为Ⅰ级,Fe3O4/PCU复合材料可促进细胞迁移与黏附,细胞生长良好,在细胞增殖方面与实验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步判定Fe3O4/PCU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与材料共同培养,扫描电镜观察到Fe3O4/PCU复合膜材料表面较PCU膜材料表面血小板的粘附数量较少,聚集程度与扩展程度低,且无形态变化;通过血红蛋白吸光度值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被激活的程度,Fe3O4/PCU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优于PCU材料;按照ISO10993-4:2002标准,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能,证明Fe3O4/PCU复合材料无明显的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6%,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中关于栓塞材料的应用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