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活动精细描述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纪岩浆活动剧烈,以玄武岩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分布广泛,面积约250,000km2。近期关于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的年代学(如SHRIMP U-Pb锆石年龄测定二叠纪玄武岩喷发时限小于5Ma)和地球化学(该套玄武岩具有洋岛OIB型等特征)等研究均指向其地幔柱成因说。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中地区受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的影响,该区二叠纪岩浆岩研究仍较为薄弱,新获得钻井及大面积的三维地震资料使地球物理研究火成岩成为可能。本文选取塔中隆起区西端的K1工区,以面积1445km2三维地震资料和6口钻井(w1、w11、w12、w16、w17、w18)为基础,开展火成岩岩性识别、岩相划分、地震识别模式、火成岩空间展布特征描述等研究,建立火成岩三维空间地质模型,剖析塔中地区火成岩喷发机理,探讨剧烈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影响。  测井曲线交会分析与录井岩性描述相结合识别火山岩岩性,近火山口位置: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远离火山口位置,岩性以厚层状玄武岩和凝灰岩为主。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明确5种火成岩岩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  研究区火成岩主要有“蘑菇状、漏斗状、烟囱状和似层状”4种地震反射特征,火山机构的顶部及四周的轮廓呈强振幅反射特征,而火山通道及火山锥内幕呈杂乱弱反射特征。底面积大于12km2的火山口在研究区有7个、相邻火山口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10km。  火成岩覆盖整个三维地震工区,厚度由西南(工区南部6、7号大火山口和西北部1号火山口,火成岩厚度均在1100m左右)向东北(工区东北角w11井附近火成岩厚度在120m左右)方向减薄;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计算出研究区火成岩体积达到178km3,由此推算至分布面积250,000km2的火成岩体积约0.308×105km3。6口钻井合成记录标定显示,本研究区内所有的火山锥均位于T51和T52之间,推断二叠纪岩浆喷发时限在库普库兹满组碎屑岩沉积后至开派兹雷克组沉积时期。  35km(东西)*40km(南北)工区范围内,存在多个大型火山口、火成岩喷发时间短且厚度大,研究区可能是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岩浆喷发中心。火山口平面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塔中Ⅱ断裂带及w18井断裂带火成岩厚度没有明显增厚,三维地震剖面及切片属性分析,火山锥下方没有发现明显的断裂存在,说明研究区火成岩喷发方式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局部裂隙式喷发。  油气充注条件和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程度是影响塔中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w17井在奥陶纪鹰山组钻遇22m辉绿岩,地震预测其为14.8km长的岩墙,晚期的岩浆活动充填、堵塞了加里东期有利的岩溶缝洞型储集空间,二叠纪火剧烈的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负面影响大于其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粤西桂东南云开大山是华南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也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的一重要窗口。区内发育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和前加里东期的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