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是一种新的有限单元形式,用来对空间受力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传统的有限单元形式需要构造复杂的形函数,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混凝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是一种新的有限单元形式,用来对空间受力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传统的有限单元形式需要构造复杂的形函数,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难于选择,裂缝的处理也比较困难。本文根据平面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的思想推导了一种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用来解决空间受力问题,并将其应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中。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是由八个铰接点,二十四根二力杆组成的空间桁架单元。这种单元中各根杆件只承受轴力作用,将三维的应力应变状态转化为一维的应力应变状态,受力明确,不必构造复杂的形函数。将其应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时,可以采用单向受力作用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单元开裂破坏后容易处理,可以根据杆件的开裂顺序来模拟混凝土的裂缝发展情况。本文是在平面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的基础上推广到了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根据有限单元的发展和平面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的思想,提出了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用来解决空间受力问题;(2)根据等效分析,推导了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中各根杆件的参数,得到了单元刚度矩阵的表达式;(3)编写了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的计算程序,并用所编制的程序对简支梁、悬臂梁和柱等实际结构进行了计算;(4)将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应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根据本单元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材料本构关系和计算模式,提出了采用单元杆件的开裂顺序来模拟混凝土裂缝这种新的有限元裂缝模式,并用这种单元实际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的受力过程,将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方法和规范设计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用本文的裂缝处理方法得到了裂缝的发展情况。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大跨屋盖结构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建筑中,这类结构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已成为控制屋盖结构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同时由于此类大跨结构形态独特无法通过现有结构设计
近场地震动带有强速度脉冲和较长的脉冲周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结构输入较大的能量,从而导致结构损伤或破坏。现行抗震规范并没有结合近场地震动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给各地震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在各大地震中,隔震建筑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减
中国术结构古建筑是世界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研究术结构古建筑的结构特性和抗震性能对保护和开发我国古建筑遗产具有重要意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我国最广泛使用的建筑形式。但是越来越多的老化问题或使用功能改变,使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越来越多,其中外包型钢加固法因经济、高效且便于施工等优
本文参照我国的“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CECS13:2009)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和性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150个150×150×150mm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类型(长径比、生产工艺、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钢纤维加入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在钢纤维掺量较
随着建筑物火灾频发,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受到威胁。已有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入到混凝土中能够在常温下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
混凝土中的界面是影响其性能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的界面,提高材料的基本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3T4搅拌工艺,将混凝土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拌合水分三次添加(包括预湿阶段),搅拌分四步完成。从力学性能、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及细微观界面的扫描电子显微(SEM)形貌图和能谱图(EDX)的分析阐明了此种搅拌工艺和掺加矿物微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提升和微观机理。不同再生骨料掺合率(25%,50%
北京交通大学已建成的风洞实验室是一座双试验段闭口回流式风洞,对此风洞采用了热线风速仪、压力扫描阀等仪器埘流场内风速均匀性和风向角等指标进行校测,验证了该风洞边界层流
鉴于目前植被混凝土在北方寒冷地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抗冻性能和植生效果差、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