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纯粹以西方古典经济理论为经济组织的框架,其主要目标是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了一些讨论,但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促进工业发展和物质文明的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其影响力正日益涵盖政治,经济,甚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但随着现代商品生产社会化、环境污染、职业安全、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的侵犯等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作为委员会的主体,或称“社会公民”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公民责任理念不断在进步和发展,企业越来越被希望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捐赠。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慈善决策时应当结合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达到社会效益和企业绩效的双赢目的。因此,企业在投入公益活动时一般会考虑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来实现不同动机的目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和满足公众的期望。本文以2012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并且有三年持续捐赠行为的企业为样本,重点分析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声誉传递路径和资源依赖路径分别探讨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产生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慈善捐赠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起到广告营销的效果,能和政府部门实现资源互惠,维护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资产,降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最终改善财务和市场绩效。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国企的慈善捐赠活动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而生产终端产品的民企的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从实证研究来看把慈善捐赠和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既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也能提高企业绩效,因此企业越来越被希望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