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区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的危害也日益凸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尽管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沙尘天气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关于沙尘天气及其颗粒物(自然源)对居民,特别是对沙尘暴源区的居民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很匮乏。同时,进行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源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1995-2003年3-5月份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日入院资料;民勤县1994-2003年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呼吸与心血管日入院资料;武威市2004年3-5月份城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浓度资料与同期武威市的气象和气态污染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方法构建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主要就沙尘天气及其颗粒物对我国沙尘暴源区居民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展开研究,并较全面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季节沙尘天气及其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研究春季沙尘天气对武威市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1995-2003),发现武威市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增加与沙尘天气,特别是与沙尘暴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沙尘天气的影响均表现为滞后效应。同时还发现沙尘暴的影响要强于扬沙与浮尘。
2、通过研究沙尘天气对民勤县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1994-2003),发现在民勤县沙尘天气全年模型分析中,沙尘天气对呼吸系统和高血压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季节模型中,沙尘天气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均表现出良好的季节.效应关系--在春季对呼吸系统有较大影响,在冬季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沙尘天气对源区男性居民的影响大于女性居民的影响。
3、通过研究春季沙尘颗粒物(PM<,2.5>、PM<,10>)对武威市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的影响(2004),发现在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的源区或近源区,沙尘天气对当地居民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日入院人数有影响且为滞后效应;其主要危险因子是沙尘颗粒物(PM<,10>、PM<,2.5>),其影响也为滞后效应;沙尘颗粒物只有达到较高浓度(扬沙水平)时,才会对居民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有影响,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即:沙尘暴天>扬沙天>沙尘轻度污染天、清洁天;进一步印证了沙尘暴的影响要强于扬沙与浮尘。
研究结果表明,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大污染源,是造成当地居民呼吸和心血管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在春冬季节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更加严重。
这些研究结果为今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也为沙尘颗粒物(自然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同时,本文根据大气PM<,10>和PM<,2.5>浓度水平划分沙尘天气类型,比以能见度划分更能反映出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且更为科学和易于操作。同时为我国制订PM<,10>和PM<2.5>大气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