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40年代寓沪法侨音乐文化研究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文上海日报》(Le Journal de Shanghai)中有关20世纪20-40年代寓沪法侨的音乐文化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专栏以及相关音乐人事三个方面得以彰显。通过碎片式的信息整理,从这一个案的音乐人、音乐行为、社会历史环境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寻找上海法侨的音乐活动历史,从中构建一个法租界内寓沪法侨生活中的音乐空间,分析在特定历史场域中这一群体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从整体上论述《法文上海日报》音乐活动栏目,选取报纸上刊载的三个电台栏目与一个长期刊载于此报纸并提供大量演出信息的栏目《今日栏目》。并论及20世纪30年代音乐活动空间演出场所。其二,是关于《法文上海日报》中一个以音乐为专题的栏目《上海音乐》(La Musique a Shanghai),分为四个类别阐述:法侨日常音乐活动、中西音乐与音乐家、中国音乐元素、俄国芭蕾舞团。其三,通过对《法文上海日报》零散版面信息梳理,意欲从多个层面体现寓沪法侨对世界各国在上海演出的音乐事项的关注,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传统音乐、法语世界的非欧音乐、欧洲音乐。寓沪法侨音乐文化中彰显了浓郁的法国性,这些殖民者寓居上海,在各个领域体现对其母语文化形态的寻求与表达,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凸显文化特性和族群认同。飞地音乐存在着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双重属性,“上海性”是法侨生活在这个飞地环境中对上海文化的适应性,这种“上海性”体现是与母语文化中的:法国性:互为参照。文中描述一个上海租界中的法国社会文化,展示法国侨民与中国音乐艺术及文化认知过程中的融合与溶解,勾勒出一个“变异”的法国社会文化空间。
其他文献
本文以私营企业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演变为依据,结合人力资本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制度安排的影响,将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概括为:“两权集中对称→两权分离→两权分散对称
城乡隔离、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前教育课程与师资薄弱、学前补偿教育的法律体系缺失等因素造成我国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我国政府开始对弱势儿童采取干预行动,美国从保障
首先对基于OTN的IP分流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IP分流的特点与优势,接着对IP分流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包括互联接口、连接建立方式和OAM等,最后分析了基于OTN的IP
期刊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different researches of evidentiality, and make som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on these researches in terms of resear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本文用理论论述、案例分析归纳等方法,先探讨了绿色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再从包装的材料、造型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庞大的不良资产的核销,决不能一笔勾销、一剥了之,让造成损失的责任者逍遥法外。必须实施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严
金人尊孟与宋儒不同。他们秉持用夏变夷理念,顺应我国古来四夷向华,汉化华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不分内外,不分种族,以王道仁政定正闰,以道统定正统,最终将忽必烈统一全国亦视为正当正义之举。他们以文化心理为衡量标尺,认为同经不同文,同华不同汉的皆是中国人,这是辽金元以来中华民族渐趋形成之与时俱进的反映。基此,金人扬弃了汉代以来的君为臣纲、君国至上之论,直承孟子民贵君轻的理念,以仁为评价标准,对不仁之君予以批判,颠覆了为救国可以吃人的谬论,赞成为民而降之举,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用夏变夷与民贵君轻的叠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景天魁3月12日撰文认为,目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所需要的主客观各个方面的条件已经基本齐备,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理由有四。
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信托产品的风险控制,是当前我国信托投资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风险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永康步行街收益权信托
环境收费制度与环境税收制度虽然在性质、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同样充当了国家环境管理的手段。中国现行的环境税费制度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环保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