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业正日益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手工业者身上所具备的精神。我们把传统手工业者身上所具备的优秀职业精神称之为工匠精神。这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需要大批既有才能又有职业精神的人才。实际情形却是,社会愈加浮躁,人们也愈加缺少耐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目前,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也缺少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许多人是在工作多年后,才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前,将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助其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初中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精神品质的重要阶段,而历史又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培养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立足初中历史学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认为历史学科中蕴含着大量有关工匠精神的内容,有助于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工匠精神的相关概念界定,包括工匠、工匠精神,以及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培育工匠精神的哪些具体,其中包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等四大方面。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亦是本章的内容。第二章,通过对南昌市两所中学的部分初中学生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进而分析造成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原因。这也为初中生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参考价值。第三章,立足《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材(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全册)》等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辅助材料,挖掘其中蕴含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为初中历史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丰富的素材。第四章,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与方法,主要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在课内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采用片段教学的案例培育具体的工匠精神。同时结合课外相关历史活动,参观博物馆、举办历史模型制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