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水气力提升泵流动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力提升泵是通过注入压缩空气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相比于传统机械泵,该泵具有易操作、环境污染少、可输送危险液体或浆体、可在腐蚀环境中使用、适合不规则井、耐高温、安全性高、维修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它广泛运用于油田开采、污水处理、水力采煤、深海采矿以及河道清淤与疏浚等领域,因此研究气力提升泵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Fluent仿真软件,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Standard k-ω湍流模型对直管型和s弯管型(弯曲位置和弯曲角度)空气-水气力提升泵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提升液体流量、管内气体体积分数以及提升效率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相同淹没率下,提升液体流量随时间变化最终在某个数值附近波动,提升管内气体体积分数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增加,提升效率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淹没率下,提升液体流量随淹没率的增加而增加,提升管内气体体积分数随淹没率的增加而减小,提升效率随淹没率的增加而增加。(2)相同进气量下,垂直管提升液体流量最大,下弯管次之,上弯管最小;管内气体体积分数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垂直管气体体积分数最小,下弯管居中,上弯管最多;提升效率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管提升效率最大,下弯管居中,上弯管最小。(3)相同弯曲角度下,液体提升流量随时间变化将稳定在某一数值波动,提升管内气体体积分数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增加,提升效率随进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弯曲角度下,提升液体流量与提升效率均随弯管角度的增加而降低,气体体积分数随弯管角度的增加而增加。(4)局部弯管不同弯曲位置的提升效率依次为:垂直管>下弯管>上弯管;局部弯管不同弯曲角度的提升效率依次为:30°下弯管>60°下弯管>90°下弯管>30。上弯管>60°上弯管>90。上弯管;综上所述提升效率最优为30。下弯管,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将弯曲管道布置在进气口之上并避免弯曲角度过大的情况。本文深入探讨了空气-水气力提升泵的流动特性,该成果有助于气力提升泵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有利于气力提升泵的优化设计,为气力提升泵在实际工程中广泛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其他文献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干线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无压隧洞输水,其渠线长,沿程分水口多,供水区域范围大,全程自流输水而且没有在线调节水库,水流传播与响应过程较为复杂,带来一系列长距离输水非恒定流问题。南干线隧洞非恒定流特性与输水过程稳定性及其运行控制优化是确保渠道安全稳定输水必须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南干线沿程分水口闸门等内边界条件进行概化处理,将其与圣维南
学位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的大江大河正经历着显著的气候和下垫面变化,流域水循环过程受到强烈扰动,其水热平衡状态也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变异。由于流域水热要素会驱动干旱与植被的演变,流域水热平衡的动态变化也会反过来对干旱与植被产生影响。对于水量限制性和能量限制型流域而言,它们的水热状况差异显著,因此流域水热平衡对于变化环境的响应以及对干旱和植被的反馈可能也不同。开展变化环境下流域
学位
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河床深厚覆盖层分布广泛,大中型水电工程选址难以避让。同时,该地区强震频发,多座高土石坝已经修建或规划在发震断裂带附近的深厚覆盖层场地上,土石坝-深厚覆盖层地基系统的抗震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针对近断层地震动,开展深厚覆盖层地基中软弱夹层的液化特性以及对土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推导建立了覆盖层场地卓越周期与夹层液化特征量函数关系式,基于剪
学位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党参中10个单体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机制,并通过构建体外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验证从网络药理学中筛选出的党参代表活性成分对该模型的保护作用。通过联合PubMe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获得10个单体所有靶蛋白;通过“CTD”数据库查找氧化应激相关靶蛋白;利用STRING构建共同靶点互作网络(PPI);通过Mate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蛋白进行GO富
期刊
随着深基坑工程的不断发展,其支护形式日趋复杂,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使得其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更加苛刻。深基坑工程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由于其变形和受力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在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开挖时的变形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深基坑的变形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模糊性,而常规的预报模式无法准确地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数据。本文以杭州之江路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土
学位
随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加强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已成为趋势。近年来国家对风光资源实施了大面积的集中式开发,由于风电、光伏等出力固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并网消纳面临挑战。水电能够很好地平抑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所以,研究现有水电装机条件下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成为关键。本文以雅砻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水风光资源特性、互补特性和出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风光装机规模和比例场景,采
学位
部分水工建筑物的坝基覆盖层存在土质级配不良的情况,覆盖层中的砂砾土由于缺乏中间粒径,在粒径级配曲线中间出现一个平台,这类土统称为间断级配土。这类材料的透水性较强,容易引起坝基的渗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研究间断级配土的渗流特征,建立渗透稳定性判定准则。本文通过室内渗透试验,基于粒度分形理论和粒径组合参数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从几何条件和水力条件分别对间断级配砂砾土渗透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
学位
我国修建的大型、超大型水电站多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之中,许多水电站厂房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布置于两岸山体中。由于水电站地下厂房具有洞室结构复杂、埋深较大、洞室尺寸巨大、施工困难等特点,且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受到开挖方案、支护措施、地震作用、地应力、岩体构造及力学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围岩失稳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地下厂房在修建和运行期间的围岩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
学位
面向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开展我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一体化运行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包含强随机性风光电在内的多类型电源主体参与清洁能源基地一体化运行过程中,以水电为主的灵活性电源为配合风光消纳,其原有的运行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使得不同发电主体间的损益关系更加复杂,清洁能源基地内部各主体利益矛盾愈加突出,如不能及时厘清其间损益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补偿
学位
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削弱水利项目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河流生态进行修复。本文以鱼类为指示物种,描述三河口水库蓄水前后鱼类生境的变化,试图说明水库蓄水对鱼类生存的影响。三河口水库是引汉济渭重要的水源工程,承担着调蓄、供水和发电的功能。三河口水库建成后,大坝上游子午河河段和汇入子午河的支流都将受到库区回水影响,水流流态变化和水位高涨必然导致水生生物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