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毒蛾属鳞翅目,是一种世界性林业害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幼虫可随风迁移的为害特点。为探究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林木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重金属污染地区林木害虫的防治补充理论依据,本研究在人工饲料中添加重金属镉(Cd)和铅(Pb),测定在 Cd、Pb 单一胁迫(Cd1:7.5mg/kg、Cd2:10.5mg/kg;Pb1:55mg/kg、Pb2:90mg/kg、Pb3:125mg/kg)或复合胁迫(Ml:Cd1 ×Pb1、M2:Cd1 X Pb2、M3:Cd1 ×Pb3、M4:Cd3×Pb1、M5:Cd3×Pb2、M6:Cd3×Pb3)下舞毒蛾的幼虫生长发育变化、繁殖情况,解毒酶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以及Cd和Pb在舞毒蛾幼虫体内不同部位(头部、体壁、消化道、脂肪体和血淋巴)富集浓度情况。试验结果如下:(1)Cd、Pb胁迫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表现为幼虫体重、体长、头壳宽受到的抑制作用随龄期增长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3龄幼虫无显著变化(P<0.05);4龄幼虫受到抑制,但体重Pb1处理组,体长Cd1、Pb1、M1、M2处理组,头壳宽Pb1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龄幼虫显著降低(P<0.05)。蛹重和成虫产卵量则随Cd、P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受到的影响不大,仅M6处理组的存活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P<0.05)。复合胁迫对舞毒蛾4、5幼虫体重、体长、头壳宽、蛹重和成虫产卵量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同浓度单一胁迫,但对3龄幼虫体重、体长、头壳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蛹羽化率抑制作用并未强于同质量分数单一胁迫。(2)Cd、Pb胁迫下舞毒蛾幼虫解毒生理会产生应激反应。ACP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即相比,3龄幼虫无明显变化(P>0.05);4、5龄幼虫均降低,其中4龄幼虫Cd2、Pb3、M3、M4、M5、M6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5龄幼虫所有处理组组均显著降低(P<0.05)。AKP活力,3、4、5龄幼虫均随Cd、P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5龄幼虫显著低于对照(P<0.05),4龄幼虫M5、M6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GST活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3龄幼虫随Cd、Pb质量分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4、5龄幼虫随Cd、Pb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其中4龄幼虫仅Cd1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龄幼虫Cd1、Pb1、M1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d、Pb胁迫使3、4、5龄幼虫GSH含量产生了应激性变化,具体表现为:3龄幼虫M3和M4处理组、4龄幼虫M3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龄期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舞毒蛾不同部位对Cd、Pb的富集量不同。幼虫头部、体壁、消化道、脂肪体和血淋巴的富集量与Cd和Pb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并且处理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单一胁迫下,四种组织中Cd浓度的顺序为:消化道>脂肪体和血淋巴>头部>体壁;各组织中Pb浓度则随Pb质量分数变化而变化,Pb1处理组顺序为:体壁>消化道>脂肪体和血淋巴>头部,Pb2处理组为:脂肪体和血淋巴>消化道>体壁>头部,Pb3处理组为:脂肪体和血淋巴>消化道>头部>体壁。与同质量分数单一胁迫相比,复合胁迫下舞毒蛾幼虫各组织对两种重金属的富集量不同,但对二者的总富集量存在阈值,即一方升高另一方降低,在不同部位表现为:头部中Cd含量降低Pb含量升高;体壁中Cd含量升高Pb含量降低;消化道、脂肪体和血淋巴中Cd、Pb无明显变化。综上,在重金属胁迫下,虽然舞毒蛾解毒酶活力及GSH含量会产生应激反应,但因重金属会富集储存在其体内不同器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解毒酶活力逐渐受到抑制,使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和产卵量受到抑制,最终会抑制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使其为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