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唯物主义之“新”在于实践性,即对世界给以实践的理解,从而与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之“新”在于世界观的转换,而世界观的转换重要体现就在于哲学思维框架的转换。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马克思唯物主义早在约160年前就已经进行了一场对后来哲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的“思维革命”。首先,我们认为,这场以实践为特征的思维革命相对于传统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我们认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新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对象的创新和哲学功能和使命的创新。这些创新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重要体现。其次,我们认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之“新”不但体现在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与当代西方唯物主义相比之中。也就是说,即使放到今天哲学背景下,仍然不失其创新性和前瞻性。考虑到当代西方唯物主义已经不再是传统唯物主义,而且出现了新的类型与内容,把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之相比也是我们从另一侧面证实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之“新”的方法。纵然当代西方唯物主义引入了新的概念和论证,我们仍然认为它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精神。由于受到传统唯物主义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当代西方唯物主义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物质理解上的难题、世界图景的二元论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进行理解,是可以解决的。最后,通过与当代西方唯物主义对比,我们发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所进行的“思维革命”并没有过时,它不但渗透到当代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之中,而且指向实践唯物主义的未来发展。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不仅有历史之“新”,当代之“新”,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必须保持其未来之“新”。未来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必须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吸收新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解决新的现实问题,探索新的可能形态,从而丰富和发展自身,保持自身的永久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