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判定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对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动态增强MRI(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判定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时的价值,分析影响不同成像序列宫颈间质浸润判定的病变及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02月-2017年0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确诊2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1~2周盆腔MRI检查的图像,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在未知术后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分别对子宫内膜癌在DWI和DCE序列联合常规T2WI序列下判定患者有无存在宫颈间质浸润,并分析及记录图像上影响宫颈间质浸润判定的因素或病变,并将判定及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与术后FIGO病理分期结果及宫颈间质浸润情况进行对比,采用实验统计学方法,计算两者评价有无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两位医师对宫颈间质浸润判断的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0.00≤K<0.40认为一致性较差,0.40≤K≤0.70表明一致性较好,K>0.70表明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之后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而比较两者对于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判定的诊断价值。影响两位医师进行宫颈间质判定的病变及因素,如宫颈粘液囊肿、宫颈管扩张、宫颈肌瘤伴变性及子宫峡部受累的分析,采取Fisher’s确切概率法,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计算及分析,医师1在DCE联合T2WI下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77.8%、94.2%、92.4%、61.8%、97.2%,在DWI联合T2WI下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3.3%、90.4%、54.5%、95.9%;医师2在DCE联合T2WI下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5.2%、93.3%、92.4%、60.5%、98.1%,在DWI联合T2WI下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5%、90.5%、89.6%、51.2%、97.6%。对两位医师对宫颈间质浸润判断的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在DCE联合T2WI和DWI联合T2WI判定宫颈间质浸润的结果具有良好的观察者一致性(K>0.7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CE联合T2WI序列对于判定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DWI联合T2WI序列,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粘液囊肿、宫颈管扩张、宫颈肌瘤伴变性对DCE联合T2WI及DWI联合T2WI下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峡部受累是影响DWI联合T2WI判定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主要因素。  结论: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常规T2WI序列对判定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价值优于扩散加权成像,子宫峡部受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间质浸润判定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万物互联及网络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培养安全技术人才上处于核心地位.由于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特点,微课在其课程的设计和
目的: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是一种腐生性条件致病真菌,通常引起甲真菌病,较少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但目前国外已经有关于深部组织感染的报道。此菌分离于我科门诊病人,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短帚霉在四种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寻找出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及温度;另一方面,应用